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樟子鬆,從這裡走向“三北”

2024年06月27日10:4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作為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和自治區唯一的樟子鬆良種基地,紅花爾基林區承擔著為生態建設、造林綠化培育生產樟子鬆優質種子、苗木的任務——

在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南部,一條連綿120多公裡、面積達24萬公頃的樟子鬆林帶,莽莽蒼蒼,郁郁蔥蔥。

這裡就是被譽為“樟子鬆的故鄉”的紅花爾基林區,這裡有中國唯一、亞洲最大的珍稀沙地樟子鬆林。

沙地樟子鬆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其以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生物學特性,成為治沙造林的先鋒樹種。紅花爾基林業局現有採種林、母樹林近10萬畝,其中國家重點母樹林基地0.3萬畝。作為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和自治區唯一的樟子鬆良種基地,紅花爾基林區承擔著為生態建設、造林綠化培育生產樟子鬆優質種子、苗木的任務。

臨近6月的一天,在紅花爾基林業局輝河林場施業區內的樟子鬆子代測定試驗林,工人們正在給樟子鬆林噴洒農藥。紅花爾基林業局國家樟子鬆良種基地主任馮建林告訴記者,基地現有子代測定林101畝,現在打藥,主要是防治鬆梢斑螟、天牛、小蠹虫等虫害。

紅花爾基樟子鬆林木良種基地始建於2002年,自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樟子鬆良種基地以來,積極引進遺傳育種技術,開展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營建起種質資源保存庫、良種示范林、子代測定林。為拓寬遺傳基礎,加快樟子鬆樹種遺傳測定,推進升級換代,基地營建完成了450畝樟子鬆種子園,初步形成了引、繁、育一體,功能齊全的樟子鬆林木良種繁育基地。

正是在紅花爾基,沙地樟子鬆從一粒粒小小的種子,一棵棵幼小的樹苗,走向“三北”。

1952年,遼寧省章古台治沙站開始從紅花爾基引種。這之后,作為國家定向定點的“三北”防護林建設種子林基地之一,紅花爾基沙地樟子鬆陸續被引種到吉林淨月潭、河北塞罕壩、陝西榆林、寧夏沙坡頭、甘肅臨澤、新疆天山等華北、東北、西北12省區,在200多個縣市安家落戶。如今,這些地區的樟子鬆也已經大面積成林。

為了守護好這片寶貴的樟子鬆林,幾代紅花爾基務林人聚焦森林資源保護培育管理,全力做好天然林資源保護、修復工作。建局50多年來,紅花爾基林業局累計造林60多萬畝,讓這裡的森林資源本底更加厚重。

“天保工程”的實施,更是給紅花爾基林業局生態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自2000年“天保工程”實施以來,紅花爾基林業局大力推進森林管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撫育工作,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加強管護科技投入,實現了森林資源“增量提質”。

2011年至2019年,紅花爾基林業局森林覆蓋率由32.67%提高到41.66%﹔森林面積增長了70.4萬畝,森林蓄積量增長457.31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雙增長。

紅花爾基西臨蒙古國干旱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輸入型火災威脅較大,這裡又是春季干雷暴頻發區,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任務艱巨繁重。

為強化管護責任落實,紅花爾基林業局構建起四級森林管護體系,形成了“分級管理,層層落實,互相監督,責任共擔”的管護格局。各林場優化調整管護模式,採取管護站管護、專業與集中管護、林火遠程監控和高山瞭望管護、GPS航跡管理和智能巡護監測平台管理等方式,實現了森林資源管護全覆蓋。同時,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54座管護站和防火檢查站基本輻射全域,配備58台輕型扑火運兵車、森林消防隊裝甲車、防火隔離帶開設機等防扑火設備,建設12處林火監控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實現了森林防火預警、指揮系統現代化。

森林防火,關鍵在人。紅花爾基地區農牧業點多,流動人員也多,春季防火壓力大。紅花爾基林業局防火救災辦公室副主任蔡慶波介紹,今年春旱嚴重,林業局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員管理,進山人員實行實名制,嚴防火種進山。各林場開展了清山、清溝、清河套“三清”行動,重點就是清人和清野外火源,杜絕火險隱患。林業局專業扑火隊和各林場半專業扑火隊430多人枕戈待旦,執守在防扑火一線。

在輝河林場516跡地管護站,4名森林管護員常年堅守在森林管護第一線,劉錫坤就是其中一員。他介紹,這裡是“四季防火,兩季戒嚴”。來到管護站工作的5年裡,他和同伴每天都要騎摩托或者步行巡護六七十裡,檢查煙火、勸返進入林區人員。

正是因為時刻繃緊防火這根弦,紅花爾基林業局取得了連續18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記者 李玉琢 李新軍)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