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鄂托克旗:托管模式讓農牧民成為“甩手掌櫃”

2024年06月26日09: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想都想不到,坐在家裡,不花力氣,不用操心,還能分到錢。”近日,家住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察汗敖包嘎查牧民紅耀告訴記者,肉牛“托管代養”服務讓他成為了“甩手掌櫃”。

牧民紅耀經營著一家農業機械服務公司,每當農忙時,顧不上養牛,加上肉牛市場蕭條,養殖成本逐漸上升,聽說內蒙古寶曼牧業有限公司有“托管代養”服務,他果斷將35頭牛送到那裡。紅耀告訴記者:“代養期間,由公司負責統一育肥,出欄之后,除去飼草料成本,牧戶和寶曼公司平分利潤,市場價低於成本價時,我們還有保底。”

在蘇米圖蘇木,像紅耀一樣找寶曼公司“托管代養”的牧戶有32家,托管的肉牛共438頭,大部分是安格斯、西門塔爾和蒙古牛等品種。內蒙古寶曼牧業有限公司主要是以保護農牧民利益、帶頭促進肉牛規模化養殖為核心的現代化農牧業示范聯合體,通過優質肉牛存欄育肥,統一銷售,每年出欄育肥肉牛1000多頭,主要銷往浙江、江蘇等地區。目前寶曼公司有1200頭肉牛,不久后,將出欄450頭育肥牛。

為破解養殖“碎片化”、現代機械設備及養殖技術難以有效應用、沒有銷路等問題,2019年5月,國有企業內蒙古寶曼牧業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利用集體土地,構建肉牛養殖基地,統一養殖經營,節約了飼料成本,降低了生態壓力,以托管代養、從農牧民手中收購等方式增加農牧民收入。

公司總經理那順布和告訴記者,因全國肉牛產業市場波動比較大,公司作為該旗肉牛養殖龍頭企業,制定推出了“托管代養”、二次分紅的兩種模式來減少農牧民的損失。第一種模式是公司把牧戶“架子牛”代養育肥,牧戶自行出欄賣出﹔第二種模式是公司保底價收購,育肥出欄,二次分紅。

在公司的肉牛養殖基地,記者看到1200多頭肉牛正在現代化棚圈中吃草料。據那順布和介紹,基地基本實現半自動養殖,精准補飼、給水、噴淋消毒、棚圈通風加濕和糞便清理等功能,雇佣三四名工作人員管理。

“我們這邊養殖戶分散、養殖規模小、缺乏勞動力,而且每個農牧戶都要建圈舍、買機械,基礎建設及現代化轉型發展成本高,難以實現精准化、標准化、規模化,人均收入也低。實行‘托管代養’模式后,通過整合周邊畜牧業生產資源,擴大了規模,共擔了風險。”那順布和說。

“‘國有企業+牧戶+服務協議’利益聯結模式,切實保障企業與農牧民雙方利益,更能促進肉牛養殖產業逐漸走向規模化、標准化、現代化經營模式,保障供應鏈充足,滿足大市場需求。傳統低效的散戶畜牧業已走到盡頭,探索建立現代化畜牧業經營體系,構建新型經營主體,推動農牧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合作共贏,推動科技創新、擴大規模、提質增效已成為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黨委副書記古斯樂圖說。(記者 王玉琢 布音額尼爾樂 郝雪蓮)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