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算力,呼和浩特有哪些優勢?

新聞發布會現場。實習生 劉姿佚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6月21日電 (富麗娟、實習生劉姿佚)6月20日,2024中國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呼和浩特召開。據介紹,發展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呼和浩特具有德天獨厚的優勢。
從條件來看,呼和浩特有適宜的氣候,呼和浩特年平均氣溫7.7℃左右,空氣干燥、氣候涼爽,能保証數據中心的自然散熱,能夠為企業節約用電成本至少20%﹔呼和浩特有優越的區位,呼和浩特作為一個省會城市,離北京非常近,乘坐高鐵不到兩小時,可以高度融入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們地處北緯40-42度之間,是國際公認的大數據產業黃金緯度區﹔呼和浩特有穩定的地質結構,這裡自然災害少,是建設大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從基礎來看,呼和浩特有可靠的能源基礎,內蒙古“天上有風光、地下有煤炭、手裡有電網”,電力供應充足,發電量位居全國第一,綠電佔比位居全國前列。同時,內蒙古電價低廉穩定,依托相對獨立的蒙西電網,實施電力多邊交易,數據中心平均用電價格穩定在每度電0.32元左右,為全國最低﹔呼和浩特有良好的平台基礎,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續培育,呼和浩特成功開通了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成功入選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成功獲批了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成功入選了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呼和浩特已經形成了以數據中心為基礎、綠色算力為支撐、人工智能為方向的發展新格局﹔呼和浩特有完備的產業基礎,現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3大運營商,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15家金融機構,國家氣象局、中科院等國家機關,以及華為、科大訊飛、東方超算、並行科技、九州智算、華著智算等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都選擇在我市布局算力中心和智算中心,這其中,華為雲和林格爾數據中心是華為公司在全國布局的三大算力樞紐之一、北方最大的算力樞紐集群。目前,我市服務器裝機能力超過150萬台,算力總規模達到2.3萬P,其中智能算力達到2.1萬P,在全國算力指數20強城市中位居第15位。
從優勢來看,呼和浩特有聚集的人才優勢,呼和浩特集聚了全區70%以上的高等教育資源,每年本科畢業人數8萬人左右,完全可以為綠色算力和人工智能產業提供優質人才和智力保障。同時,我們還出台了“引才10條”“留人18條”和“雙招雙引14條”等一系列引才留人政策,去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同比增長1.49%,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增速排名第3位。特別是圍繞留住高層次人才,實施了“大學生留呼工程”,每年有5萬左右大學生來呼留呼創業就業﹔呼和浩特有完善的政策優勢,國務院出台的《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建設,要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項目建設,要研究設立和林格爾金融數據產業園等。自治區層面也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全區8大產業集群、16條重點產業鏈的重點產業進行了謀劃布局,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自治區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關於支持內蒙古和林格爾集群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呼和浩特也出台了《支持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項目投資、電力保障、算力補貼、人才引育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