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阿拉善

阿拉善盟:防沙治沙繪就大漠綠富同興新畫卷

2024年06月20日09: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阿拉善生態環境日益向好。

阿拉善生態環境日益向好。

千姿百態的蓯蓉。

千姿百態的蓯蓉。

在騰格裡沙漠的阿拉善盟光伏新能源+生態治理和防沙治沙光伏風電一體化項目的施工現場,百輛推土機征戰騰格裡沙漠。

在騰格裡沙漠的阿拉善盟光伏新能源+生態治理和防沙治沙光伏風電一體化項目的施工現場,百輛推土機征戰騰格裡沙漠。

經過多年的調水生態恢復,胡楊林得到有效復壯更新。

經過多年的調水生態恢復,胡楊林得到有效復壯更新。

生態秀美的賀蘭山。

生態秀美的賀蘭山。

阿拉善左旗飛播區植被郁郁蔥蔥。

阿拉善左旗飛播區植被郁郁蔥蔥。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片區工程固沙項目建設忙。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片區工程固沙項目建設忙。

濕地保護成效斐然,生物多樣性得到改善。

濕地保護成效斐然,生物多樣性得到改善。

沙產業企業項目落地阿拉善簽約儀式。

沙產業企業項目落地阿拉善簽約儀式。

 阿拉善盟持續鞏固加強沿黃防沙治沙工作,境內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逐年好轉。趙小麗 攝

阿拉善盟持續鞏固加強沿黃防沙治沙工作,境內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逐年好轉。趙小麗 攝

 萬畝梭梭林接種基地。

萬畝梭梭林接種基地。

初夏時節的阿拉善盟,綠染沙海盡春色,大漠處處美如畫。行走在廣袤的阿拉善大地,處處可以看到該盟干部群眾全力打好境內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生動景象。

阿拉善盟位於黃河“幾字彎”頂端,27萬平方公裡的境內,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全盟沙化土地面積19.7萬平方公裡,佔全區沙化土地總面積的50%,是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點區域。阿拉善盟的生態狀況不僅影響毗鄰地區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糧基地,還影響著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潔淨,近年來,阿拉善盟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通過保護、飛播、封育、造林等舉措,營造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使全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在2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鋪展出一幅幅多彩的生態壯美畫卷,形成了荒漠化綜合防治的“阿拉善模式”。

全力打好防沙治沙仗 鎖邊治理如火如荼推進

炎炎烈日下,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的西部荒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固沙區,施工人員正在鋪設草方格,裝載機、打坑機、運草車及水車等機械設備來往穿梭,整齊劃一的草方格為連綿起伏的沙丘披上了固沙“金甲”。

據了解,2024年,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阿拉善右旗建設總任務201.85萬畝,總投資8.6億元,工程項目建設地點涉及阿拉善右旗雅布賴——北大山沖積扇片區、巴丹吉林沙漠帶狀流沙區、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沙丘擴張區3個片區以及該旗阿拉騰朝格蘇木、巴丹吉林鎮、雅布賴鎮、曼德拉蘇木、阿拉騰敖包鎮、塔木素布拉格6個蘇木(鎮)、23個嘎查。

“今年我們圍繞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工程,集中連片推進生態修復治理,通過天然林保護與營造林建設、退化草原修復、荒漠化治理及小型水保設施建設等措施,持續遏制巴丹吉林沙漠東擴南移,改善地區生態環境。”阿拉善右旗林草局局長姚孝德說。

作為國家防沙治沙主陣地,隨著今年3月的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的全面開工,如今,荒漠化治理“大會戰”正在如火如荼推進,阿拉善盟正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堅決打好防沙治沙仗。

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總投資26.4億元,建設規模621.3萬畝。包括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天然林保護和營造林、烏蘭布和沙漠片區、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沙丘擴張區、巴丹吉林沙漠東緣帶狀流沙區、騰格裡沙漠片區、額濟納河片區、雅布賴山片區7個子項目。

據阿拉善盟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圖布新介紹,作為全區唯一在“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中涉及“兩大戰役”片區的盟市,去年,阿拉善盟林草系統通過阿拉善盟防沙治沙“七大戰役”,全年完成造林種草240.85萬畝,沙漠鎖邊成效顯著,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今年,全盟計劃完成林草生態修復任務551.65萬畝,其中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片區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2024—2025年總任務量325.35萬畝、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片區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2024—2025年總任務量226.3萬畝,項目完成后將對周邊省份乃至整個華北地區和河套平原起到屏障作用。

連日來,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扎實推進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實施,在塔本陶勒蓋嘎查片區的施工現場,800余名工人正在按計劃分工作業,劃線開溝、俯身鋪草、揮鍬壓埋、填沙整型,治沙隊所過之處,留下了整齊劃一的網格沙障,給茫茫沙漠披上了牢固的“格子衫”。

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境內有騰格裡沙漠面積1808平方公裡,涉及2鎮17個農牧嘎查。按照“連片成帶、區域聯動、協同作戰”的治沙思路,依托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2024年,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在騰格裡額裡斯鎮烏蘭哈達、塔本陶勒蓋、特莫烏拉3個嘎查,實施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19.2萬畝,其中工程固沙7.1萬畝、人工種草12.1萬畝,項目總投資8140萬元。

“根據《阿拉善盟內蒙古高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倒排工期實施方案》安排,2024年12月之前完成人工種草建設任務和工程固沙建設任務,2024年10月完成秋季補植補造,2024年11月至12月完成項目自驗及資料整理工作。”該示范區農牧林水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翟青智說。

為形成“廣投入、重參與”的建設格局,阿拉善盟與中央企業建立深度合作,經緯分明的網格沙障鑲嵌在了綿延不斷的沙丘上,牢牢鎖住了漫漫黃沙,為廣袤的沙漠增添了無限希望。同時,各項目團隊將豐富的治沙經驗與阿拉善生態治理模式深度結合,積極探索適合阿拉善地區實際的治理模式,把“近自然”方式作為治理原則,構筑點、線、面相結合的荒漠化治理體系,努力將阿拉善打造成為我國北方防沙治沙的示范基地。

“荒漠化治理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作為央企,我們深知其中的艱辛和不易,更是見到了阿拉善人民對防沙治沙的決心和毅力,我們將同大家一道,共同助力打造荒漠化綜合治理的阿拉善模式,力爭將這個治理項目打造成全國防沙治沙樣板工程。”中建一局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項目經理王帥說。

筆者從中鐵四局阿拉善盟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項目部了解到,截至5月20日,項目部已完成過半合同額,具體包括退化林修復30萬畝,人工種草29萬畝,工程固沙22萬畝,人工造灌木林4萬畝。

據了解,為了打好防沙治沙仗,今年,阿拉善盟緊抓科學調度、協調聯動,通過EPC聯合體建設新模式,引進專業項目管理公司全過程監督,保障項目建設高質高效推進。同時,引進新型機械設備,選取優良鄉土樹種,“喬灌草”科學搭配、“封飛造”有機結合,以適宜本地區的治理模式開展科學治理,取得了卓越成效。

“今年是‘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面鋪開的關鍵年,面對551.65萬畝的年度建設任務,我們林草局按照盟委、行署的安排部署,發起春季攻堅戰。截至2024年6月12日,已開工作業區168個,累計完成任務量427.9萬畝。”阿拉善盟林草局草原監督管理科科長王斌說。

“三位一體”生態治理 沙海披綠裝荒漠變綠洲

踏進阿拉善左旗頭道沙子飛播造林區,登高俯瞰,成片的花棒、沙拐棗、白沙蒿等沙生植物郁郁蔥蔥密布在沙丘上,在盛夏微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林內的鳥鳴聲此起彼伏,讓曾經荒蕪的沙海煥發出勃勃生機。

“過去這裡沙漠多、植被少,風沙也特別大,通過飛播造林,植被多了、環境美了,風沙也小了。”護林員阿拉騰圖格說。

“飛播造林作為阿拉善生態建設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規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等優勢,與阿拉善地廣人稀的特點相符合。如今,飛播造林治沙已成為阿拉善生態建設的最大亮點和全國治沙示范。”阿拉善左旗林業高級工程師劉宏義說。

27萬平方公裡的阿拉善盟,是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北方防沙帶”的重點區,境內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沙漠分布面積9.47萬平方公裡,佔全盟國土面積的35.11%,佔全區沙漠總面積的83.04%,是自治區乃至祖國西部生態安全的咽喉和要塞。

為了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阿拉善盟以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圍繞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目標,堅持“保護與建設並重,保護優先”的林草發展方針,以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治理工程為依托,以社會公益造林項目為補充,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採取“灌喬草相結合,以灌為主﹔封飛造相結合,以封為主”的林草治沙技術措施,大力推進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國土綠化和生態保護建設。在長期與風沙的抗爭博弈中,逐步形成了飛播造林種草、圍欄封育、人工造林種草“三位一體”的防沙治沙生態屏障建設格局,使全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

“截至2023年底,阿拉善全盟累計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務9242.12萬畝,全盟草原面積達13552.05萬畝﹔森林資源面積達3012.05萬畝,通過多年來的防沙治沙的綜合治理,與20世紀80年代初相比,全盟草原植被覆蓋度由不足15%提高到23.18%,森林覆蓋率由2.96%增加到8.37%,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阿拉善盟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圖布新說。

通過40多年飛播林草治沙,阿拉善盟開創了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區飛播造林的先例。截至2023年底,全盟累計飛播造林總面積達705萬畝。在騰格裡沙漠東南緣和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形成了兩條總長460公裡,寬3到20公裡的大型防沙、阻沙“鎖邊”防護林草帶,有效遏制了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的前移擴展危害,形成了“綠帶鎖黃龍、沙漠披綠裝”的壯麗景觀,確保了黃河、賀蘭山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乃至華北平原生態安全和糧食生產安全。播區內還逐步建立起了良性演替的穩定生態系統,植物種類增加了數十種,昆虫、兩棲動物,以及兔、狐狸、鷹隼、獾、刺猬、黃羊等野生動物在飛播區內不斷繁衍生息。

阿拉善盟還積極探索社會化造林治沙,2010年在實施造林補貼試點項目的基礎上,該盟結合實際出台了《阿拉善盟重點城鎮營造防護林優惠政策》,全面推行社會化造林綠化和防沙治沙。在全盟大力推廣人工造林“先造后補”、合同制造林、合作社造林、專業隊伍造林等新機制、新模式,並全面推廣應用機械打坑等實用抗旱造林技術,進一步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工程質量,也改變了治沙造林林業部門單打獨斗的場面,社會力量逐步成為造林綠化主角。2020年,新修訂的《阿拉善盟營造防護林補助政策實施辦法》正式印發實施,政策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該盟生態保護與建設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如今的阿拉善,生態意識已深入人心,形成了一支企業和農牧民社會化造林治沙的大軍,在昔日的沙海“繡”出了一片片新綠洲。截至2023年末,全盟已累計實施社會化營造林842.62萬畝。

“今年截至目前,全盟已完成生態修復任務427.9萬畝。如今,荒漠化治理‘大會戰’全力推進,阿拉善盟正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擔當打好防沙治沙仗,描繪著綠色發展的新畫卷,努力創造新時代防沙治沙的阿拉善新篇章。”圖布新表示。

大力發展綠色沙產業 沙漠添綠又生金

頂著夏季的炎炎烈日,走進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沙林呼都格嘎查梭梭林基地,一幅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躍然眼前,隻見數萬畝人工種植的梭梭林在陽光下隨風搖曳,踏進林內,登高遠望,茂密的梭梭林鋪向遠方,盎然綠色遮蓋住了昔日肆虐蔓延的漫漫荒沙。

“種梭梭林,可是我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既能治理沙害,又能增加收入,每年都會給我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現在,我們蘇木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梭梭,最多的有幾千畝。”正在梭梭林澆水的牧民謝軍仁擦著頭上的汗珠說,“經過近年來的植綠,我們嘎查的生態環境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植被多了,風沙少了,隨著生態的改善,野生動物也增多了,過去很少見的兔子、狐狸等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走進林中時常遇到。”

據了解,目前,阿拉善右旗接種繁育肉蓯蓉11.38萬畝,全旗登記注冊生態沙產業企業3家,成立生態沙產業專業合作社8家,生態沙產業讓從業農牧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實現了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

綠起來也要富起來,治沙也要致富。今年阿拉善盟委(擴大)會議提出,全力打造全國現代生態沙產業示范基地,力爭到2030年全盟沙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近年來,阿拉善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因地制宜、市場導向、創新驅動、政府引導”的發展原則,依托獨特的沙生植物資源優勢和多年生態建設的基礎,全力建設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等林沙產業基地,並出台多項優惠政策,對梭梭種植戶給予獎勵性補貼,鼓勵牧民發展沙草產業。截至2023年底,阿拉善盟肉蓯蓉接種面積達151.3萬畝,鎖陽面積52萬畝,肉蓯蓉產量8000余噸,鎖陽產量5300余噸,產值達30億元以上。

以加大培育力度、提升產業創新水平為重點,近年來,阿拉善盟積極探索和尋求發展特色沙產業的好辦法、好路子,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爭取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投入近1.6億元,全盟各級財政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撬動企業等創新主體自主研發投入為14.5億元。目前,圍繞沙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全盟已成功開發與研制出林沙產業產品110余種,其中包括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在內的新產品60余種﹔申請發明專利37項,制定技術、產品標准48項,為大規模開發林沙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同時,加大產品研發提升成果轉化水平,該盟依托現有24家具備一定規模及科技研發條件的沙產業企業,圍繞藥品、保健品、食品和日化品四大類別,制定技術、產品標准52項,攻克肉蓯蓉、鎖陽等沙生植物有效成分分離提取技術、梭梭與肉蓯蓉種子活力的保存技術等多項技術難題,建立了肉蓯蓉基因庫,研制出肉蓯蓉多糖片、低聚糖沖劑、免疫強化口服液、舒肝軟膠囊、低聚糖飲料等多款保健中試產品。其中“蓯蓉枸杞片”“蓯蓉普洱茶”“黑枸杞瑪卡片”“黑枸杞阿膠”等30余款產品已經上市銷售,實現了沙生植物特色產品從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如今阿拉善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荒漠肉蓯蓉集散地,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前列,產業鏈不斷完善,產品附加值持續提高。

近年來,隨著阿拉善盟特色沙產業的快速發展,更多有資金和研發能力的企業入駐,進一步推動了阿拉善肉蓯蓉產業的發展。目前,全盟從事沙產業的規模企業有39家,為推動特色生態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在39家規模企業中,大型企業有9家,佔規模企業比為23%﹔中型企業有9家,佔規模企業比為23%﹔小型企業有18家,佔規模企業比為46%﹔微型企業有3家,佔規模企業比為8%。2023年,全盟所有從事沙產業的規模企業肉蓯蓉及鎖陽相關產品當年產值達10.06億元。

在大力推動林沙產業發展的同時,阿拉善盟圍繞“沙地綠起來、企業強起來、牧民富起來”的發展目標,通過“公司+基地+農牧戶”的模式,已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集肉蓯蓉、鎖陽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加工轉化率達到68%,現在直接和間接從事沙產業的農牧民達3萬多人,人均年收入3萬到5萬元,部分牧戶達到10萬到30萬元,走出了一條“沙漠增綠、產業增值、農牧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過去讓人望而生畏的茫茫大漠,如今已成為沙區農牧民取之不盡的“綠色銀行”。

點沙成金,綠富同興。如今的阿拉善盟在防沙治沙的路上,正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擔當打好防沙治沙仗,以實際行動在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路上寫好“阿拉善答卷”,創造防沙治沙新奇跡。(劉宏章)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阿拉善盟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趙夢月、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