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堂撬動大民生

“午餐8道菜、晚餐6道菜,主食米飯、花卷,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10元隨便吃。”自從家門口有了為老食堂,家住烏海市烏達區的牛向東老人幾乎每天都會來吃飯。他說,食堂不僅離家近,而且菜品花樣多、味道好、還實惠,現在小區的老人每天都組團來。
牛向東口中的食堂是今年5月初開門營業的烏達區富強益民共享惠民食堂。食堂建筑面積約800平方米,共有上下2層,設置老年餐桌50張、慈孝主題包間4個,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
據食堂運營方負責人介紹,他們採用12元自助餐模式,主打經濟實惠便利。其中,7歲以下兒童和80周歲以上老年人用餐5元,60到8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餐僅需10元,低保、特困等九類老人可享受早餐2元的補貼。食堂還會定期收集居民對菜品和服務的反饋,並綜合居民的建議意見,及時進行菜品的調整、口味的調節。
“除了惠民食堂,我們還充分利用小區空間資源,如家門口的口袋公園、閑置空地,打造了公交助餐車,將退役公交車變身‘助餐點’,在擦亮烏達區幸福養老底色的同時,也讓‘小食堂’撬動‘大民生’。”烏達區民政局副局長孔紅雲說,目前烏達區已建成1個中心廚房、8個惠民食堂,並通過“中心廚房+助餐點+配送餐車”的“1+8+N”的助餐服務模式進行定點配送。
老年助餐服務是關系老年人的大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實事。近年來,烏海市在解決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吃飯貴”的問題上精准發力,全力推進“中心廚房+助餐點+暖心為老餐廳+餐飲企業”助餐服務網絡,讓老年人願意吃、吃得好,守護“舌尖上的幸福”。
為解決老年人去哪吃的問題,烏海市在全市83個社區(村)建成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89個,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實現了城市、農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同時在中心(站)全部建立了助餐點和為老餐廳,在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小區簽約了20個暖心為老餐廳,並與全市規模型的餐飲行業簽訂助餐協議,已經形成了半徑1公裡的“中心廚房+助餐點+暖心為老餐廳+餐飲企業”的助餐服務網絡,真正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暖心飯。
為了便利老年人用餐,每個中心(站)、暖心為老餐廳都分類制作了電子菜單和紙質菜單,使老年人在家就可以點到自己喜歡的飯菜。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助餐點配備助餐一體機,老年人就餐時隻需刷一次臉,即可就餐。
同時,該市社會組織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運營的助餐點,免交房屋租賃費﹔單獨設立的中心廚房、助餐點,運營中水電暖氣執行民用價格﹔各助餐點推進原材料產供銷一體化、集約式發展,全部低於市場價格,對老年人就餐給予至少9折的優惠。
此外,在推進老年助餐服務的基礎上,烏海市簽約122家線下加盟服務商,通過市場化運營+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助醫、助浴、助托、助購、助急等居家社區養老“十助”定制服務,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剛性服務需求。
烏海市現有常住人口55.66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9.2萬人,佔比16.5%。該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邊海鵬告訴記者,下一步,烏海市民政局將積極拓展“中心廚房+助餐點+暖心為老餐廳+餐飲企業”助餐服務網絡,實現老年助餐服務納入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全覆蓋,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開展助餐服務全覆蓋,有需求的低保、特困、失能等經濟困難老年人助餐服務全覆蓋,更好地滿足廣大老年人對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記者 郝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