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傳承 “朽木”亦可雕

蘇殿政對朽木粘畫進行燙畫工藝處理。金平攝
在內蒙古興安盟,一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朽木粘畫正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作為非遺傳承人,蘇殿政用自己的努力和創意,為這一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蘇殿政,一位土生土長的興安盟人,自幼便對繪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現在更是對朽木粘畫這一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蘇殿政制作的樹皮畫作品。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蘇殿政制作的朽木粘畫作品。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據了解,蘇殿政最早研究制作的是樹皮畫。蘇殿政說:“做樹皮畫,源於阿爾山市舉辦阿爾山市旅游公益紀念品大賽,我受約到阿爾山市參與旅游紀念品大賽,在那待了半年的時間,開始參與設計旅游紀念品。”
“在白狼林業局支持下,我和我的學生到白狼林業局研制旅游紀念品,重點對樹皮畫進行研究制作。” 蘇殿政說,“通過兩年的開發研究制作,我們團隊在樹皮畫研究制作方面取得很大進步,得了當地和阿爾山市政府的好評,制作出的作品銷售的也很好。同時,我們也為當地培訓了一批制作人員。”
蘇殿政對朽木粘畫進行燙畫工藝處理。金平攝
在傳承的過程中,蘇殿政也注重創新和發展。他嘗試使用不同的樹皮材料和工藝手法,創作出大幅樹皮畫作品,豐富作品種類。“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原先隻能做小幅的作品,現在可以做大幅的了,像山水、風景,人物都可以,樹皮畫不在是簡單的一個花花草草的小幅的作品。” 蘇殿政說。
“我現在更大精力是研究林下的這些朽木、樹根、樹子、還有樹皮,盡量讓它綜合形成一個藝術品,這樣既變廢為寶,又讓作品更加豐富,對林區的閑置人員就業創收,也是一個更好的拓展。” 蘇殿政介紹道。
經過多年的努力,蘇殿政的作品在業界獲得了廣泛認可和好評。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更展現了興安盟獨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觀。
蘇殿政對樹皮畫進行燙畫工藝處理。金平攝
作為非遺傳承人,蘇殿政不僅在社區、學校等地開設課程,教授年輕人制作樹皮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蘇殿政還將樹皮畫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實用的技能培訓。帶領學生深入林區,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進行實踐創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技藝水平,也為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實現了非遺傳承與社會責任的完美結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