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我在河套有麥田”

芒種時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雙河鎮進步村的麥田裡,麥畦規整,綠浪起伏,小麥長勢喜人。
種糧大戶高瑞和往常一樣,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仔細察看麥苗長勢。“芒種時節是小麥灌漿的關鍵期,一定要及時管護。”高瑞告訴記者。
今年,臨河區在進步村創新推出“我在河套有麥田”體驗認購活動,高瑞所在的凱譽合作社種植的1800多畝小麥正處於集中連片區核心區域。“隻需要從微信小程序上下單,就可以認領麥田,我們負責種植和管護,方便大家第一時間嘗到正宗的河套面粉。”進步村黨支部書記陳茂偉說。
為保証認購活動中小麥的品質,臨河區推廣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由村黨支部統一流轉土地,選用河套地區自育的紅粒硬質小麥“巴麥13號”,開展小麥規模化、標准化、訂單化生產,實現“從農田到加工廠到餐桌”全程追溯。
“訂購的價錢不貴,每個月隻需要60多元就可以吃到正宗河套面粉了。”遠在杭州的李先生多年前就曾品嘗過用河套小麥制作的釀皮,一直念念不忘,看到網上有人轉發“我在河套有麥田”體驗認購活動后,認領了2分麥田。“今年7月小麥成熟后,我和家人就能吃上正宗的河套面粉了!”他表示,河套面粉做出來的面食類產品,口感特別好,他們全家都非常喜歡,以后有機會要帶著孩子來認領的麥田裡看看。
近年來,每當麥收時節,臨河區都會舉辦傳統鐮刀割麥等一系列趣味活動,引導市民們走進麥田體驗農耕樂趣。
作為我國小麥主產區,河套小麥的蛋白質含量、面筋質含量、粉質指標、拉伸指標、沉降值等綜合指標都優於國內其它地區的小麥,是名副其實的“五項全能冠軍”。
據了解,臨河區依托獨特的區位和氣候優勢,建立以種業研發、生產、推廣、運用為主體的全產業鏈,打造科技智慧農業。眼下,臨河區近10萬畝小麥已陸續進入拔節期,臨河區積極推廣以小麥為母田的間套復種、玉米密植技術等10項“噸糧田”技術,為今年的小麥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確保糧食單產提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記者 薄金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