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扎賚特旗:好環境孕育稻米香 新技術鋪就致富路

人民網興安盟5月28日電 (張雪冬、孟佳澍)興安盟扎賚特旗位於北緯46°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是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帶”,也是內蒙古自治區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旗縣。
近年來,扎賚特旗不斷引進新技術和新品種,提高水稻品質和產量,助力農民增收。
四驅覆膜插秧機在水稻田裡作業。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走進興安盟扎賚特旗蒙源生態農業漁稻共養有機種植基地,四驅覆膜插秧機正在一片廣袤的水稻田裡緩緩行駛,伴隨著覆膜插秧機的行進,一盤盤綠油油的秧苗送入插秧裝置,隨著可降解紙膜的覆蓋,秧苗也同時被精確地插入泥土中。
“覆膜插秧機是今年新引進的一種農業機械。通過在田地上覆一層紙膜,然后再進行插秧,這樣可以有效控制雜草的生長,減少除草劑的使用。這種方法有助於提高大米的有機標准。” 扎賚特旗好力保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宋春平介紹說。
水稻田裡的長勢良好的秧苗。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據了解,2023年扎賚特旗水稻種植面積69萬畝,佔內蒙古水稻面積35%、興安盟水稻面積62%。種植品種主要有哈417、龍洋16、中科發5、綏稻306等。為了提高農民的種植效益,扎賚特旗還推出了優質水稻品種。“從2015年至2024年,興安粳稻優質品種科技研究所共審定通過19個水稻品種,其中包括細長粒、長粒和中長粒等不同類型。其中,興育AG10品種粒型優美,口感清香微甜,產量穩定,深受市場歡迎。”興安粳稻優質品種科技研究所技術員呂維君介紹說。
“興育AG10品種之所以受到歡迎,主要是因為其稻谷品質優、品相好、口感佳。這使得市民喜愛購買,農戶願意種植,米業也願意收購,實現了三方共贏的局面。”興安粳稻優質品種科技研究所柳玉山說,“優質品種的優勢在於品質優先,兼顧產量高、抗性強等特點,這樣才能吸引農民種植。”
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扎賚特旗數字鄉村智慧農業大數據平台。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扎賚特旗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在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還建立了扎賚特旗數字鄉村智慧農業大數據平台。通過收集土壤、環境、作物生長等數據,為農民提供科學的種植建議和管理方法。
扎賚特旗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許慧敏介紹:“比如在應對病虫害方面,我們在稻田裡安裝了病虫監測系統和植保系統,植保機在晚上9點到凌晨3點自動殺虫,有效減少虫卵數量。同時,通過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含量,提前發現菌類存在,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降低虫害和病害損失。”
植保無人機在水稻田裡進行作業。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覆膜以后的水稻田。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近年來,扎賚特旗充分發揮其地理位置優勢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土淨、水淨、空氣淨,大力發展水稻種植產業。在水稻種植方面,扎賚特旗堅持選用優質種子,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機械設備進行精細化管理。這些措施不僅顯著提升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還大大增強了農作物的市場競爭力,據統計,2023年扎賚特旗種植水稻69萬畝,平均畝產499.36公斤,水稻總產量6.89億斤,按照水稻平均價格2.15元/斤,水稻總產值14.8億元,為當地農民帶來了更為豐厚的經濟收益。隨著這些先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加之扎賚特旗對農業發展的持續投入和高度重視,興安盟扎賚特旗的水稻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輝煌的成就。屆時,“中國草原魚米之鄉”的品牌形象也將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