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爾旗:品牌化養殖富民強村

進入5月,氣溫漸升。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十二連城鄉西不拉村迎來新一年蝦苗投放的季節,村民們開心地將剛剛空運回來的南美白對蝦種苗投放到蝦苗淡化棚,技術員全程跟蹤,查看蝦苗經過長途跋涉后的成活率、適應度。
十二連城鄉地處黃河岸邊,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多年來水產養殖業發展勢頭足,市場前景好。為了增加水產養殖品種,當地引進南美白對蝦、螃蟹、小龍蝦等,開辟特色養殖新路徑。
今年西不拉村共養殖南美白對蝦500余畝,預計產出15到20萬斤成蝦。這些蝦苗在經過淡化和標儲后,一個月左右就能投放到外養殖塘,預計8月中旬上市,一直能賣到國慶節。
西不拉村水源充足,是十二連城鄉水產養殖示范村,亦是准格爾旗沿黃水產養殖帶。全村水產養殖面積為1300多畝,其中魚類300多畝,蝦蟹類約1000多畝。這裡的村民以前大多以養黃河魚為主,為豐富水產養殖品種,帶動農民增收,2023年西不拉村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聯合經營模式,開始養殖南美白對蝦,為養殖戶開辟特色養殖新路子。經過一年的實驗,發現黃河水養殖的南美白對蝦肉質鮮美,市場反響良好。同時,養殖蝦的水灌溉在農田裡,還有助於土壤改造和作物生長,一舉多得。
“除南美白對蝦外,我們西不拉村今年水產養殖鱸魚大概有6萬多斤,鱖魚8萬多斤,螃蟹能產3萬多斤,能讓咱們村增加十幾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西不拉村支委委員袁臘梅表示,“下一步我們准備讓村民都參與進來,以入股的形式讓他們在水產養殖方面得到更大的收益。”
據了解,目前准格爾旗漁業養殖面積達19380畝,全年水產品總產量3737噸。在養殖品種上,已由過去單一的鯉魚養殖轉變為鯉魚、草魚、鰱魚、南美白對蝦、小龍蝦等十幾個品種混合養殖。同時,因地制宜,在沿河地區打造自然生態養殖區,加強水域監測,不斷在提升水產品品質上下功夫,走出一條以“准格爾黃河魚”為代表的品牌化發展之路。(內蒙古日報記者 郝雪蓮 准格爾旗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