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大漠的美景(大地風華)

方 霄
2024年05月20日10: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漠之中,不隻有與風沙為伴的艱辛,也有著令人魂牽夢繞的美景。其中最讓我陶醉不已、回味無窮的,是躺在沙丘上沐浴斜陽的悠然時光,讓人身在大漠,卻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我曾為工作來到位於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離住處不遠,就是一大片連綿起伏的沙丘。我酷愛大自然,在可以自由活動的傍晚,總愛背上水壺走進沙丘之中,面朝夕陽,或盤腿而坐,或四仰八叉斜躺於沙丘之上,摒除一切雜念,靜靜地享受夕陽徐徐沉入沙海的美妙景象。

巴丹吉林沙漠的日落景象,全然不同於“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江河日落之美,也不同於“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的山川日落之美。那是一種獨特的輝煌之美、壯麗之美、神奇之美。

一個仲夏周六的傍晚,我走進大漠沙丘之中。此時已是夕陽西斜,太陽漸漸收斂了它那刺眼灼人的光芒,變得溫和起來。那顆白色的光球,慢慢地在表面泛起了淡淡的紅潤。這紅潤隨著夕陽西沉而逐漸加深,像一顆碩大的橙子飄浮在遙遠的天邊,把橙色的光輝拋向天宇、洒向大地。流動的光線與雲彩和大漠相互輝映,形成了夢幻般的奇妙景色。

巴丹吉林沙漠的沙粒本是黃色,但在橙色夕陽的斜照下,竟呈現赤金般的顏色,熠熠生輝。極目遠望,大漠宛如無邊無際的金箔毯,從腳下向天際鋪陳而去。藍天下的白雲,此時已被橙色的陽光浸染。而遠近高低、形態各異的雲彩,浸染橙光后的顏色濃淡深淺亦不相同。層雲盡染,色彩斑斕,在湛藍的長天下飄流變幻。

藍瑩瑩的長天與金燦燦的大漠夾擁著暖橙色的夕陽,多情的彩雲在其間曼妙輕舞……朋友,試想一下,當這幅鋪天蓋地、壯麗無比的圖畫以排山倒海之勢向你襲來的時候,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我剎那間就驚呆了!視覺受到強烈的沖擊,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不由自主地感嘆:世界上最高明的畫家,不在人世間,而是大自然。人的想象與再現,終究敵不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眼前的美還在繼續著、變幻著。在我驚嘆不已之時,突然間,目力所及的遠方,平地矗立起灰黃色的煙柱,旋轉著急速升高,直沖雲霄,仿佛擎天之柱,傲立於天地之間。周圍風平沙靜,怎麼會突然冒出這麼大的煙柱呢?后來請教“老戈壁”才得知,這在沙漠中是常有的自然現象。由於大漠受熱不均,有時會形成氣旋,卷起地表沙塵形成這種“煙柱”。此時的“煙柱”在我的眼裡,更像是天公手握的神奇畫筆,把眼前的美景描繪得更加壯麗多彩。

旋即,我又想到王維《使至塞上》所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孤煙”,就一定是邊關烽火台施放的烽煙嗎?有沒有可能是我眼前的“龍卷沙塵”呢?烽煙是邊防傳遞敵情發出的信號,在遇外敵入侵時點燃。如果當時有敵情,王維又怎能有欣賞“長河落日圓”的閑情呢?如果點燃的是“平安煙”,沿線烽火也應相繼點燃,又何來“孤煙”呢?當然,這只是我有感於眼前所見,一時思緒紛飛而生出的猜測。彼時彼刻、彼情彼景,想到我或許正跨越千年時光,與心中無比崇敬的先賢在“孤煙”上視線相接,那份激動與遐思確實難以抑制。

眼前景色的奇異變化,把我從思古之幽情中拉回到現實。隨著夕陽越來越貼近地面,原本一片金色的沙丘出現了晦明不一的強烈反差。沙丘的背面因照不到陽光被陰影覆蓋,而連綿起伏的沙丘脊線卻在夕陽映照下更加金光閃閃,就像一波連一波的金色波浪,源源不斷地向著夕陽奔涌而去。眼前閃耀著金光的沙丘脊線,一下子有了鮮活而流動的美,恰似細浪在瀚海之中輕歌曼舞。

在我的驚訝中,已呈紅色的夕陽開始親吻大地,緩緩投入大地的懷抱,沙丘脊線的金輝也逐漸暗淡。隨著夕陽的最后一抹紅沉入地平線,夜幕升起來了。夜色逐漸變得深沉廣闊,覆蓋了巴丹吉林沙漠。大漠由前一刻的絢爛熱烈,轉為安然寧靜。溫柔的月光洒落地面,大漠泛起了淡淡銀色。放眼遠眺,西邊遠方還存留著幾抹彩霞,此刻在眼前夜色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瑰麗燦爛……

戈壁大漠氣候有個特點,太陽下山后地表溫度會驟然下降。漠風漸起,帶來了些許涼意。我起身四顧,仿佛不知身在何處,“沉醉不知歸路”。少頃,回過神來,一個疑問慢慢從心頭浮現:如此絕美的大漠日落之景,為何少有古代的文人墨客將其光影變幻的過程較為完整地呈現?雖然不乏一言勝萬語的千古絕唱,但終究只是畫了龍的眼睛,而未能畫出龍的全貌。

思來想去,可能是古時技術有限、條件艱苦,橫穿沙漠九死一生,古人匆忙趕路之余,未必有靜臥沙丘沐斜陽的閑情逸趣,也就不能全程觀得大漠日落輝煌燦爛的奇景。而今,巴丹吉林沙漠的旅游線路已經開通,旺季裡游覽者絡繹不絕,觀看大漠日落的諸般客觀條件早已齊備。即便如此,如果只是抱著“到此一游”的心態走馬觀花、匆匆而過,依然難以領略巴丹吉林沙漠日落全景的妙處。想要真正感受大漠之美,還須全身心投入這片沙海,細細品味。

我相信,大漠的美景也一定不會辜負那些頂艷陽、踏黃沙而來的人們。一雙雙善於發現美的眼,一顆顆不畏艱辛尋美的心,必將在大漠斜陽之下,得到珍貴而豐厚的回報。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20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