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按下信用“修復鍵” 助力企業“糾錯重生”

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寸步難行”,這是烏海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為顯著的特征。但對失信行為懲處,烏海市並非“一刀切”,而是積極指導服務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幫助企業重煥生機。
近日,因“年度報告報錯”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的烏海某公司,在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信用修復。“信用修復后,公司招投標、銀行貸款都可以進行了。”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次經歷告訴我們,今后一定要重視企業年報,及時准確向社會公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真實信息。”
信用修復是指一些失信主體被有關部門聯合懲戒、納入失信名單之后,對自己的失信行為有正確的認識,並在規定的時間內採取有效措施及時糾正失信行為,繼而消除不良社會影響后果的一種措施。
近年來,針對失信企業修復信用、退出誠信“黑名單”意願迫切的實際情況,烏海市常態化開展信用修復工作。2023年以來,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累計為350戶失信主體辦理了信用修復,助力企業重塑信用、重返市場。
本著“先糾正,再修復”的原則,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向相關失信主體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同時,一並送達《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告知書》。並主動告知處罰信息公示的網站、修復途徑等內容,便於處罰人了解信息,把握進度。為盡快幫助已糾正企業消除失信所帶來的不良社會影響,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符合信用修復條件的企業縮減辦理時限,辦理時間由5個工作日壓減為3個工作日﹔對申請材料不齊全的企業,先容缺受理,補齊材料即辦。同時,積極組織相關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培訓及法律條款學習,指導企業按照流程快速修復,彌補失信損失。
今年以來,烏海市共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808戶,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568戶,企業信用修復網辦率達83.2%,位居全區首位。
同時,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聚焦事前防范,推行年報精細化管理,採取發布公告、精准發送短信、上門提醒督促等方式提醒企業按時年報,減少因未按時年報被“列異”甚至被“列嚴”的風險。2023年,烏海市企業主動申報年報率為98.04%,位列全區第二,創近十年來新高。
“我們將加強信用修復引導,幫助企業制定修復方案,推進企業信用修復全程網辦,實現隨時申請、隨時受理、隨時修復,促進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更大程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魏兆東表示。(記者 郝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