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的科爾沁答卷

通遼市科爾沁區:科技賦能玉米單產提升

2024年05月10日11:13 |
小字號

糧倉穩,天下安。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旗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0萬畝,糧食產量35億斤左右。今年,春播已至,科爾沁區立足通遼市千萬畝現代高產節水農業示范區要求,在耕種管收、地種藥肥全環節找差距,集成配套各類資源措施,從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再到推進間套復種、整改復耕,積極盤活存量、挖掘增量,整體推進玉米單產提升。

走進錢家店鎮前西艾力村,專業技術人員正在地裡調試農機為春播和田間管理做好准備。眼前翻耕土地的是集播種、施肥、排水、壓實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精良播種機。伴隨著農務人員的調試和測量,播種機后續可實現自動測量土壤濕度和溫度,確定最佳的種植時間和數量,保証作物的質量和產量,種植方式、施肥、排水、壓實等多項功能都是通過電腦控制﹔同時,還支持配備多種先進的電子技術設備,如GPS、GIS和遙感等,現代化的管理和監控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科技賦能離不開思維創新,通遼市匯民盛豐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副理事長王媛介紹道:“這幾年咱們也在不斷創新,把通遼當地特色的淺埋滴灌和播種期改良結合的同時,今年還增加了一個無人農場,想節本增效,減少人力,讓更少的人管更多的地,新增加的智能水閥、無人農場和一些霧聯感知設備,可以自動測試土壤氮磷鉀的需求量和水的濕度,從而更加科學、精准地施肥和播種。”

據了解,萬畝數智化無人農場通過配置立體式監測感知系統、智慧農機裝備系統、大田智慧灌溉等系統,採取無人駕駛、精准導航、無人機巡田、水肥智能化控制、地埋傳感、土壤監測等技術,通過遙感、大數據、區塊鏈、氣象和植物病虫害智能預警系統等智能控制技術和設備,達到在線監測、可視化管理、數據精准分析、遠程監測、虫害預警、自動控制灌溉等。通過大數據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種植環節的溯源,實現耕、種、防、收全程智能化和數字化管理。

既要藏糧於技,也要藏糧於地。錢家店鎮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土地整合規模化,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進而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錢家店鎮政府把錢家店鎮的四十四個村所有的合作社聯合在一起,成立了一個農機聯合社,然后給老百姓做翻地、旋地、耙地,包括之后的播種,每項都有補貼,還能讓機械手參與這種單產提升的種植,提高種植質量 。”王媛介紹說。

今年,科爾沁區以科技為抓手,聚焦大面積單產提升,從耐密、抗倒伏、高容重的適合通遼地區的專用玉米良種,到實現集播種、施肥、排水、壓實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精良播種機,科學種植為穩糧增收提供強力保障。(王議晗、李東亮)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責編:張聿修、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