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隆盛庄裡話滄桑

2024年04月19日07:5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距烏蘭察布市豐鎮市城區東北40多公裡,坐落著一處距今已有260多年歷史的古鎮——隆盛庄。2012年,隆盛庄被列入第一批中華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如今的隆盛庄,雖然已無昔日商賈雲集的熱鬧繁華景象,但仍像一場遙遠的夢,存活在老人們的訴說中,存活在古老建筑的古色古香中,存活在史書的茫茫字海中。

隆盛庄,有著顯赫的歷史。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清政府移民墾荒在此設庄,以興隆昌盛吉祥之意取名隆盛庄。隆盛庄南接內陸,北依草原,憑借晉蒙、冀蒙兩大商道交匯這一得天獨厚的交通樞紐優勢,使得商業迅速發展,成為聞名遐邇的商業重鎮。

清政府開荒拓墾,引來了山西、河北、陝西、甘肅等地的大批移民,聚集在這個新開發的處女地,各謀生業。山西、河北一帶旅蒙商人,深入草原腹地,販回的牛馬羊駝、皮毛藥材,皆在此出售。烏蘭花、后大灘、可鎮一帶的糧食,也經由隆盛庄,轉運北京、天津、張家口、大同、太原等地。而眾多的王公、扎薩克、台吉、牧民和喇嘛等,每三年要去五台山各寺參佛進香,往返都住在隆盛庄,牛羊駝馬成群,頗為壯觀。由於隆盛庄是當時塞北旱路唯一交通樞紐。所以,嘉慶年間,這裡已經是一個百物雲集的集鎮。

到了光緒年間,隆盛庄發展到鼎盛時代,人口達到2萬多人。庄上的商業街區,全是鱗次櫛比的商號門市,僅挂有牌匾的商號就達3000余家,暗號暗院的手工業作坊及草地庄(走蒙古地區做生意的商戶)還有100余家。當時的隆盛庄商賈雲集,貿易繁華,人流如織,一派興旺景象,這裡單單羊的交易量,每年就有50萬隻,周邊的牧民稱這裡為“隆興浩特”,意味繁華的城市。《綏遠通志稿》中記錄了當時的盛景:“(豐鎮)縣城東北八十裡之隆盛庄,為縣之巨鎮。有東西南北四大街,南北長一裡半,東西長半裡。街市商業,以牲畜、皮毛、糧粟為重。馬橋街為最繁盛地點。外筑土堡,周六裡,高一丈二尺。有七門,大北門通集寧,小北門通興和,西門通(豐鎮)縣城,南門通山西之陽高、大同,交通四達。”

上世紀初,由於交通條件的改變,特別是平綏鐵路線的開通,隆盛庄以商貿流通為主的經濟漸趨衰落,逐漸成為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村鎮。

走進隆盛庄,古風情韻扑面而來,街道兩邊,當年以馬橋街廣場為中心的馬橋街南街、馬橋街北街、馬橋街東街、馬橋街西街……很多過去的老字號仍在經營,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

隆盛庄古鎮現存多處古店鋪、古門閣等,清真寺、南廟等建筑是內蒙古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歷史建筑群,以大北街—大南街為代表的傳統商鋪建筑風貌保存完好,極具明清時期的特色,反映了經典的營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藝﹔以張家大院、段家大院為代表的傳統民居建筑風貌展現了傳統建造技術的地域特色。

走在隆盛庄的街頭,依然能找到年代久遠的商號舊址。高牆大院則是當年的車馬大店,老字號干貨店“上三元”,隱藏在小街巷的一處民房中,生意依然紅火。剛剛出爐的酥餅,放在門口冷卻,滿巷飄香。

隆盛庄的民居多為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四老財巷、大巷、聚財巷。各條小巷雖長短不一,但在人口眾多時最短的巷子也有十余個院落,每院都有3至5戶人家,每巷百余口人。最大的巷子有數十個院落,百戶以上人家,數百口人,巷口還建有大門,夜間關閉,並設有專人看護。

隆盛庄的歷史,承載著一段商業文明的記憶,一段歷史過去,留存的民俗、文化、建筑變得愈加珍貴。

當下,隆盛庄古鎮保護開發已拉開了序幕,旅游文化產業初具雛形……古今相映中,一個新型的“遺產+”村落正踏歌而行。(記者 王宗)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