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安代舞,生命之舞

2024年04月19日07:4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安代舞,發源於草原。

頓足踏步,彩綢翻飛。

安代舞透射出昂揚的生命之美。

安代舞讓生活充滿陽光。

安代舞,發源於科爾沁草原的庫倫旗。

1996年,內蒙古庫倫旗被命名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2006年,蒙古族安代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自民間源遠流長

傳統的安代舞,有准備、發起、高潮、收場幾個程序,都由“博”來主持。隨著歷史的發展,安代舞作為一種民間歌舞藝術傳承下來,形成了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文化特征。安代舞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在科爾沁大地,這裡的人們“手握爬犁即農民、拿起彩綢便舞者”。逢年過節、慶祝豐收、婚嫁喜宴……人們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婦揮舞頭巾跳,小伙子脫去馬靴光著腳丫跳,孩子們做著鬼臉跳……通過安代舞,人們盡情釋放男人的陽剛和女人的嫵媚,火紅的綢巾和熱烈的頓踏,生動地傳達人們內心的幸福。

安代舞有強烈的自娛性,通常一人領唱眾人應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共同載歌載舞。安代舞跳起來輕鬆愉快、簡單易學﹔唱詞隨編隨唱,富於感染力。各年齡段的人們皆可入場歡跳,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隻要依其音樂的節奏甩巾踏步,與領唱歌手相應和即可。

安代舞的舞蹈動作有:甩巾踏步、繞巾踏步、擺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沖跑、翻轉跳躍、凌空踢腿、騰空蜷身、左右旋轉、甩綢蹲踩、雙臂掄綢等等,這些優美瀟洒的動作,融穩、准、敏、輕、柔、健、美、韻、情為一體,形成了盛大的狂歡場面,把美和對美的追求推向了極致。

科爾沁草原流傳著一則關於安代舞起源的美麗傳說——

很久以前,科爾沁大草原上生活著相依為命的父女倆。有一次,女兒得了怪病,父親用勒勒車拉著病重的女兒求醫,途經庫倫旗一河畔,勒勒車壞了,女兒病情也突然加重,神志不清。父親在驚慌之中,摘下頭巾袍帶,跺腳甩巾,嘴裡念著女兒的名字,希望女兒蘇醒過來。有節奏的叫聲引來了附近的鄉親,大家圍在勒勒車旁踏起舞、連呼“安代”。此時,姑娘的病奇跡般好了,她跳下車加入了舞蹈的人群……這個奇聞不脛而走,越來越多草原上的人們開始用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抒發情感。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手裡拿一塊綢巾邊歌邊舞,人們給這種舞蹈起了個名字叫做“安代”。

美麗傳說把人們的思緒帶進久遠的安代舞世界,而科爾沁草原上的漫漫時光見証了安代舞從久遠一步步走到今天……

舞蹈藝術的“活化石”

安代舞被稱為蒙古族集體舞蹈的“活化石”,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淵源。它是內蒙古歌舞藝術殿堂裡的一顆明珠,是內蒙古耀眼的文化標識之一。 已年近80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古族安代舞代表性傳承人——那仁滿都拉,從小與安代舞結緣,他這一生不僅是唱安代舞、跳安代舞,更是在研究安代舞。他向記者介紹,“傳統安代舞以唱為主,伴以舞蹈動作,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傳承歷史,是流傳於通遼市周邊地區的一種原生態舞蹈。”

1946年出生於通遼市庫倫旗的那仁滿都拉,從12歲起就開始跳安代舞。那時,那仁滿都拉的爺爺和舅姥爺都是當地聞名的民間藝人。受長輩們的影響,他在小學還未畢業就練就了一身唱跳本領,還加入到安代舞團,時常到生產隊勞動現場進行慰問演出。

“演出時看到長輩們臉上露出的笑容,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那仁滿都拉向記者介紹,在那個物資匱乏卻幸福感爆棚的年代,安代舞擺脫舊俗的桎梏,形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民俗活動。安代舞文藝工作者不斷進行著審美升華的努力並使之走向舞台。再加上研究者深入實地,對傳統安代舞進行搜集整理,舞蹈編導們不斷地汲取民間養分並大膽創新實踐,使安代舞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在安代舞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有一位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就是當年被稱為“第二代”安代舞民間藝人的額爾敦巴拉。

從1957年,額爾敦巴拉老藝人把安代舞作為歌舞藝術節目搬上舞台后,受到大家的關注。大批的文藝工作者深入實地考察,向老藝人拜師學藝,學習安代舞藝術。自1957年以后,安代舞就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裡。

1958年,額爾敦巴拉將安代舞跳到了北京,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1959年8月,安代舞走出國門,受蒙古國邀請參加“中蒙友好歲月”活動。

那仁滿都拉向記者介紹,“20世紀50年代后期,安代舞分為‘傳統安代’和‘新安代(安代舞)’兩種。”新安代舞是傳統安代舞社會發展的演變,是以娛樂為目的並且具有審美性的歌舞藝術,是蒙古族舞蹈藝術形式中保存最完好、歷史最久的舞蹈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安代舞也從“傳統安代”中剝離出來。安代“博”成為了民間藝人,安代舞也成為了真正的舞蹈藝術。置於早期安代場子中央的木杆或斷車軸不見了,因此人們不再面向圓心圍著圓圈跳舞了。安代舞的道具由以前的鈴鞭、毛巾、裙襟發展成了紅色的綢巾,現今發展成為黃、綠、粉等多種顏色。安代舞成為了人們喜聞樂見的自娛形式。

20世紀80年代,內蒙古歌舞團創作並演出了《安代之歌》,安代舞開始作為一種全新的內蒙古藝術活躍於舞台之上。

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如今的安代舞充滿時代氣息,具有濃厚的北疆文化風貌和健康活躍的藝術特色,已演變為人民健身娛樂的絕佳方式,是內蒙古民間藝術寶庫中光彩奪目的“奇葩”。

安代舞作為珍貴的民間藝術,它的曲調繁多,適合於表達各種感情,烘托不同的環境氣氛。安代舞的音樂在調式、曲式、節拍、節奏、旋律進行等方面均有其獨特的特點,節奏清晰而強烈。安代舞者手中的彩綢隨著舞步向下甩去,再向上揚起,舞至高潮時,頓足踏步如同萬馬奔騰,起伏跌宕但見彩綢翻飛。

在那仁滿都拉看來,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安代舞具有鮮明的北疆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是內蒙古北疆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弘揚內蒙古民間歌舞藝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護傳承好安代舞有著重大的時代價值與傳承意義。

那仁滿都拉告訴記者,國家對保護傳承蒙古族安代舞採取了有力措施,非遺傳承保護部門制定了安代舞自治區級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養計劃,確保安代舞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有效保護與傳承。

那仁滿都拉對安代舞的傳承與發展充滿信心,他說,安代舞在人民群眾中得到廣泛普及,是深受人民喜愛的藝術形式。目前,僅在“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庫倫旗就有安代舞隊200多支,庫倫旗的每個嘎查、每個村幾乎都有安代舞隊,安代舞已真正融入了人民群體的文化生活,使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得到了發揚光大。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古族安代舞代表性傳承人,那仁滿都拉對安代舞的傳承與發展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安代舞原本是一種歌唱和舞蹈相結合的藝術,但在安代舞的發展歷程中,漸漸趨向以舞蹈為主的表現形式。他認為,安代舞的發展還是應該保持歌唱和舞蹈相結合的藝術特色,在唱跳結合這個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安代舞這一民間文化藝術生生不息。

從稚嫩童年起就與安代舞結緣的那仁滿都拉,對安代舞充滿深厚的感情,安代舞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說,安代舞透射出特有的生命美和感染力,安代舞讓他的一生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熱愛,他的人生因為安代舞而精彩。(記者 許素紅)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