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集團化+學區制”雙輪驅動促優質教育均衡普惠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以“集團化”辦學為著力點,以“學區制”改革為抓手,“雙輪驅動”打破校際間發展壁壘,解決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不均衡等問題,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
走進東勝區第一小學二部,課堂上朗朗讀書聲清脆悅耳,音樂教室飄出陣陣歌聲,操場上歡笑聲此起彼伏……“集團化辦學+學區制改革”模式下,學校師生面貌煥然一新,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2014年東勝區開始實施學區制改革,2015年在全市率先開始集團化辦學實踐探索。2023年綜合地理位置、學校特色、資源優勢、集團辦學等因素東勝區再次優化學區制改革,以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學校聯合多所發展中學校為中心,高中學校、幼兒園為補充的學區組建,採用城鄉幫扶、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等多種組合形式重新劃設8個學區,成立學區管理中心,通過加強科學統籌,系統規劃學區管理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優質資源利用效率﹔統籌教師資源,建立干部教師交流機制﹔推進教研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實施特色引領,促進學區學校內涵發展﹔搭建信息平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構建起了“三個學段、四種形態、五個維度”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東勝區第一小學鐵西校區進行課例展示
東勝區在學前教育階段推動東勝區第三幼兒園、東勝區伊克昭幼兒園等8所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設分園﹔在義務教育階段,整合小規模學校並推動東勝區一中、東勝區第八小學等7所優質學校設分校﹔在高中教育階段,實行與鄂爾多斯市一中合作辦學,設立鄂爾多斯市一中東勝校區。“三個學段”的協同發展,進一步擴大了集團化辦學成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東勝區第一小學分校萬利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裡,東勝區第一小學的語文老師正通過同屏互動課程為孩子們講授《靜夜思》。兩校的師生通過“雲相遇”,借助巧妙的線上情景表演感受詩人做客異地思戀家鄉的情感。課堂上,兩校老師配合默契,教學環節張弛有度,孩子們積極互動,學得津津有味。“優質學校+鄉村學校”的聯盟型發展模式深受兩校師生歡迎。
教師進行教學教研交流
“集團化辦學不是核心名校的單向幫扶,東勝區破除各校‘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建立‘緊密型、融合型、結對型、聯盟型’四種形態模式,集團內每所學校實現優勢互補、發展互促,從而整體提升優質均衡發展水平,讓集團化辦學成為一種‘雙向奔赴’,真正實現從‘一校好’到‘校校好’,更好滿足群眾對‘上好學’的需要。”東勝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郭彩霞說。
集團化辦學師資力量怎樣配置?學區制改革校際如何實現優質均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東勝區聚焦制度機制改革維度,制定印發了《東勝區學區制建設實施方案》和《東勝區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並完善了集團化辦學考核評價方法和督導評估制度﹔聚焦教師專業發展維度,鼓勵總校與集團校(分校)之間優質師資流動,2022年以來累計交流教師32名﹔聚焦學生素養培育維度,積極開展學生課程共建、主題共融等活動,累計參與學生3374余名﹔聚焦教學教研建設維度,開展“聯研、聯教、聯培”三聯行動,推動合作交流走深走實﹔聚焦學校文化建設維度,積極推廣形成“一校一品”發展特色,進一步推進文化互融、塑造集團文化品牌,集團化辦學整體覆蓋率達到30%。
東勝區伊克昭中學把國防教育融入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強健體魄
家門口的學校各美其美,教育更均衡、更優質,東勝區通過推進學區制改革與集團化辦學並行發展,用創新之舉、務實之舉不斷回應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渴求。“雙輪驅動”下優質教育資源的影響、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如今,有溫度的東勝教育不斷地釋放出“光”與“熱”,將溫暖播撒到東勝區的每一個角落,惠及每一個孩子。(唐慧慧)
來源:東勝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設立137個“誠信建設投訴”窗口
- 4月8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獲悉,截至目前,自治區本級、盟市、旗縣(市、區)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共設立137個“誠信建設投訴”窗口,配置234名專兼職窗口工作人員,集中受理政府部門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產業扶持、政府投資等領域承諾事項的違約失信行為。 此外,為解決投訴舉報號碼多、記不住,受理投訴資源分散等突出問題,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積極與“蒙企通”平台、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台、96888民營企業服務熱線對接,打通數據壁壘,集中匯集社會各方反映政務誠信方面的訴求。…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