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以工代賑”讓防沙治沙跑出“加速度”

2024年04月01日15:16 |
小字號

春到人間草木知,大地復蘇萬物醒。時下,行走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地上,一個個防沙治沙現場熱火朝天,處處呈現出大干快上的建設場景。

當地農牧民正在栽種沙柳枝。白亞梅攝

當地農牧民正在栽種沙柳枝。白亞梅攝

在鄂托克前旗2024年毛烏素沙地治理集中攻堅行動(第一批項目)現場,來自當地的數百名農牧民正忙著搬運沙柳、栽植、填沙、整形……在忙碌的身影下,原本黃沙鬆散的沙丘上,整齊的草方格宛如棋盤不斷延伸鋪展,一片片裸露的沙地被方格牢牢鎖定,為廣袤的沙漠增添了無限的希望。

這裡是毛烏素沙地西部源頭之一,是毛烏素沙地南緣產業生態廊道重要節點,也是蒙陝寧三省區集中連片裸露沙地聯防聯治的標志性戰場,更是鄂托克前旗“以工代賑”防沙治沙項目施工現場,“以工代賑”的用工方式吸引了周邊農牧民們踴躍參與會戰中,為正在進行的毛烏素沙地攻堅戰添磚加瓦,注入強大的治沙活力。

“原先攬工很不方便,現在干活就在我家門前,一天就能掙200多元,不耽誤地裡農活,不耽誤照顧家人。”談起家門口“上班”帶來的幸福感,鄂托克前旗城川鎮二道川村村民項小飛拿著務工薪酬開心地說。

而這只是鄂托克前旗通過“以工代賑”,依托“家門口”政府項目實施優勢,解決農村牧區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2024年,鄂托克前旗秉持“工程項目是平台載體、就業增收是首要目標”的“以工代賑”政策內涵,帶動當地農牧民群眾就地務工上萬人次,進一步解決難以外出務工和返鄉群眾的收入問題。

2024年毛烏素沙地治理集中攻堅行動(第一批項目)中,鄂托克前旗大力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發揮“以工代賑”四兩撥千斤的賑濟作用,探索出“國企牽頭、合作社和農牧民參與”的治沙新機制,組織動員了2家國有企業、35家造林治沙合作社、300戶示范戶參與到沙地治理工程中來。項目主要以當地合作社為主體組織實施,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民”的模式,吸納當地農牧戶,按照“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的方式實施項目建設。同時,不斷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進一步調動務工群眾參與治沙造林積極性。“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不僅充分發揮了項目資金的“乘數”效應,還改變了以往“政府做、群眾看”的做法,通過有償勞動讓農牧民由治沙“看客”變為治沙“主角”,構建起全民參與防沙治沙新格局,實現治沙致富雙贏。

“我們村按照旗委、政府要求,始終秉持‘全民參與’理念,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民’模式,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實施,帶動周邊的農牧民投工投勞。截至2024年3月底,已累計帶動周邊群眾300人次。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還讓農牧民在農閑之余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另外還有5%用於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用作公益支出。”鄂托克前旗城川鎮二道川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孫樹兵說。

據了解,“以工代賑”治沙機制不僅打破了以往單一採取企業中標治理沙地局面,省去招投標程序,降低成本,加快了開工速度﹔還可以將部分項目資金作為工資直接支付給農牧民,避免中間商賺差價,最大限度調動了農牧民群眾的積極性﹔並通過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由農牧民一肩挑起沙地治理與日常管護雙重責任,進一步鞏固防沙治沙成果。

“今年,我們民營企業通過合作社承包了防沙治沙項目,項目以當地合作社為主體,施工人員為嘎查村農牧民群眾,任務我們和合作社共同承擔,利潤我們和合作社共同分享,不僅促進當地農牧民就業增收,還為我們企業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也為項目的快速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鄂托克前旗鑫盛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秦彥平說。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進自治區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依托“三北”六期工程,圍繞黃河“幾字彎”毛烏素沙地集中攻堅行動,建設高標准沙障,配套實施人工灌木造林項目,全面提升毛烏素沙地綜合治理能力,為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鄂前旗力量。

“今年我們將拿出大會戰的氣魄和超常規的力度,完成11.245萬畝的生態建設任務,其中機關干部職工義務勞動完成1.32萬畝,國有企業參與完成3.45萬畝,造林經濟合作社參與完成6.41萬畝,各大駐旗企業參與完成0.065萬畝,實現鄂托克前旗‘全域滅黃’。並開展工程控沙、光伏治沙、產業興沙等治沙舉措,建立完善‘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治沙模式,在生態紅線內建設生態廊道,生態紅線外採用‘林光互補、草光互補、農光互補’等風電光伏治沙模式治理,打造‘光伏海洋’,實現生態治沙與產業融合發展。”鄂托克前旗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富雲說。

沙漠綠了,鄉村美了,錢包鼓了。鄂托克前旗“以工代賑”項目的輻射面將不斷擴大,筑牢鄉村振興之基,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不斷書寫新的鄉村振興“豐收故事”。(白亞梅)

來源:鄂托克前旗委宣傳部

(責編:苗陽、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