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烏海強化全過程管理 “精打細算”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效益

2024年03月31日07:0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三大沙漠交匯處的烏海市終年干旱少雨,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20%,水資源的寶貴在這裡不言自明。近年來,烏海市堅持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為指引,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從工業、農業、生活、生態等各領域加大節約用水力度,有效實現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高效利用。

位於烏達區產業園的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烏海市一家大型可降解材料生產企業。從2022年開始,企業積極改進污水處理工藝,以“綠色脫鹽”技術替代原來的雙膜法脫鹽工藝,大幅提升了企業水資源循環利用率,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通過工藝的提升,我們水資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由以前的56%提高到現在的96%。每年節約黃河水約507萬噸。同時,廢水排污率減少了94.7%,純鹽水的噸水能耗降低了95%以上。”企業動力事業部工作人員楊永和說。

作為一座工業城市,烏海市工業用水在總用水量中佔比較高。這些年為推進工業節水減排,烏海市強化“審、批、取、供、用、節、排”全過程管理,通過項目准入“源頭節水”、管網改造“路徑節水”、技術改造“過程節水”和近零排放“終端節水”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推動節水減排,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統計,2022年以來,烏海市新上項目全部達到領跑定額標准,19家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節水量637萬立方米。恆業成有機硅、君正化工等5家企業獲評2023年自治區級節水型企業,烏達產業園被評為自治區級節水型園區。

近年來,為持續推動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烏海市在自治區率先印發《烏海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實施意見》,確定了以“一個總量、六個效率”為核心的“四水四定”目標體系。同時,創新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實行“預算+計劃+定額”的“3+”管理模式,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

在推進農業節水增效方面,烏海市印發實施《烏海市解決“大水漫灌”問題促進農業節水增效工作方案(2023—2025年)》,2023年農業節水662萬立方米,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60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總量和強度雙下降,效率和效益雙提升。

為推進城鎮節水降損,烏海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大老舊小區地下水管網改造力度,降低管網漏損。2023年全市完成新建、改造各類市政管網81.45公裡,實現“取水、供水”環節節水。

與此同時,烏海市將非常規水源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打造“工業第二水源”。該市引入社會資本,先后實施巴音陶亥苦咸水資源化利用項目、烏蘭淖爾微咸水資源化利用項目,挖掘非常規水資源近2000萬立方米,已解決14個項目用水需求。大力推進全市21處煤礦外排礦井水收集利用,統籌用於工業企業、生態綠化等領域,有效解決礦井水外排帶來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烏海市還因地制宜探索推動水權市場化交易,讓有限的水資源活起來,動起來。

該市鼓勵工業企業對農業灌溉項目進行節水技術改造,引入社會資本實施水源、輸水、田間等節水工程建設,節約水量通過水權轉讓方式用於工業生產,形成工農互促融合發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通過農業節水工程轉換獲得695萬立方米水指標。

烏海市在自治區率先建成地級市水權交易電子平台。2023年以來,累計指導企業完成水權交易28筆,盤活水指標564萬立方米。

通過一系列的“開源節流”,烏海市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交出亮眼答卷:2023年,烏海市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55億立方米,實際用水量為2.27億立方米,較上年節約0.48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38.84立方米,遠低於國家要求的2025年萬元GDP用水量47立方米的目標,較2020年51.49立方米下降24.56%。2023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4.61立方米,較2020年28.26立方米下降12.92%﹔非常規水利用量佔總用水量的15.4%,完成了2025年國家非常規水利用目標要求,較上年提高3.4%,形成了多水源統一配置、多路徑協同保障的水資源管理新模式。(記者 郝飚)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