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非遺+N”模式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旅游市場走進千家萬戶

莫尼山非遺小鎮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徑

2024年03月30日07: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這個周末,杭州市民張薇來呼和浩特市探親旅游時,慕名去了趟回民區莫尼山非遺小鎮。在這裡,蒙古族皮藝大師用傳統手工藝制作的皮雕畫和皮藝制品,讓她愛不釋手。

細細觀賞,慢慢品味。一件件精雕細琢的匠心之作,讓張薇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把刻刀,一張皮革,在皮革上刻劃、敲擊、推拉、擠壓,再經過描繪、著色、層染、燙色、拋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壓制等一系列純手工制作工序,一幅栩栩如生的藝術品就展現了在人們面前……

在莫尼山非遺小鎮藝術中心,出生於1999年的女孩特日格樂,正在向張薇和游客們講解蒙古族皮畫的制作技藝。

學設計專業的她,大學畢業后帶著對蒙古族皮畫傳統技藝的熱愛,來到這裡跟隨老師學習皮畫創作。與許多90后喜歡新鮮的事物不同,特日格樂對傳統手工皮藝制品情有獨鐘,這些在別人眼中的“古董”對她來說卻是“心中寶”,用特日格樂的話講,自己是“年輕的皮藝匠人”。

“蒙古族皮藝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它是北方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從物質需求到精神追求的漫長時光沉澱。”特日格樂指著一幅那達慕賽馬場景的皮畫說,為了完成一幅作品,往往需要花去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每一步都需要思考和精打細磨。皮畫中還會綜合運用鞣制、編制等手法,部分皮畫中的馬鞭、發辮等是用毛發、皮革等材料單獨制作,讓整幅作品更立體、真實、動感。

開料、描圖、雕刻……張薇和同游的伙伴們拿起工具按照特日格樂的指導認真地體驗起來。

“皮藝制作每一個環節都有學問,能來這裡親身感受非遺的魅力,讓我不虛此行。”張薇說,莫尼山非遺小鎮融合了民俗體驗和知識科普等內容,是個值得一來的地方。游莫尼山非遺小鎮,感受非遺文化,見証時光的沉澱。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資源為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近年來,回民區不斷探索融合路徑,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和文化價值,聚焦文旅產業發展新情況、新形勢、新問題,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在文旅項目建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文創產品供給、創新紅色旅游模式以及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非遺+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多樣化的全域旅游新業態,給游客帶來多元文旅體驗,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

莫尼山非遺小鎮位於回民區段家窯村,地處大青山生態自然保護區內,這裡曾是古駝道白道川萬裡茶道驛站,已經成為國家4A級景區。

小鎮包含非遺藝術博物館、非遺研學基地,萬裡茶道驛站和游牧文化展示區、農耕文化機械陳列區,以及非遺曲藝表演和陰山岩畫白道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游覽區,集中了皮藝、扎染、陶藝、剪紙、面塑等80余項非遺項目,其中20項開發成為非遺研學課程,是內蒙古第一個以挖掘歷史文脈、展示體驗傳承非遺項目為主體的大型露天博物館。

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回民區探索出“非遺+N”文旅融合新路徑,包括“非遺+景區”“非遺+文創”“非遺+紅色文化”“非遺+文旅”等多種打開方式。把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著力打造集游覽、休閑、民宿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體驗度假小鎮。2023年,莫尼山非遺小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首批自治區級非遺特色村鎮”。

在這裡,游客可以在大師工坊、藝術中心、博物館以及活態傳習基地零距離與非遺項目互動。

同時,莫尼山非遺小鎮還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等活動,設立農牧民非遺培訓基地和就業創業中心,吸引更多高學歷人才到這裡創業就業,將小鎮打造成集藝術交流、藝術培訓和教培、寫生、實訓於一體的非遺藝術中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非遺和旅游融合,不僅催生了回民區更多獨具文化意蘊的旅游產品,創新了旅游業態,豐富了旅游供給,也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旅游市場走進了千家萬戶。(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李珍)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