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全區義務植樹由單一的植樹造林變為撫育管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8大類方式——

從“一季植樹”到“時時盡責”

2024年03月14日09:1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跟隨春天的腳步,又到了“植下一棵樹,收獲萬點綠”的時節。

  從2月份開始,包頭市騎行愛好者路宇便關注起“內蒙古全民義務植樹網”。前幾天,一個“包頭市九原區2024年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吸引了他的注意。時間為4月12日至14日,地點在包頭市九原區阿嘎如泰蘇木柏樹溝嘎查,主要栽植喬木樹種。按照活動指南,路宇完成了報名登記、身份審核、簽訂協議等一系列程序,就等著屆時前往指定地點通過勞動盡責完成義務植樹。

  “現在的植樹形式靈活多樣,方便快捷,適齡公民可以直接參加綠化勞動,也可以通過捐資盡責實現間接植樹義務。我願意為綠化城市、美化家園出一份力。”路宇說。

  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每一位適齡公民應盡的法定義務,是改善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內蒙古持續創新盡責形式,把“互聯網+義務植樹”活動作為主要抓手,為全民義務植樹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區義務植樹已經由單一的植樹造林變為撫育管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8大類盡責方式。在為廣大公眾參與義務植樹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時,也有效解決了現代快節奏生活下適齡公民“無時植樹”的問題,讓“一季植樹”變為“時時盡責”。

  3月5日,家住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頤和家園小區的馬小平,收到一張電子版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証書。從2021年底開始,他通過參加線上植樹活動,先后在赤峰、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等地完成了榆樹、紅柳、沙柳等多類樹種的“種植”。2023年底,馬小平帶孩子去了一趟庫布其沙漠,看到曾經被稱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在幾十年的努力下變成綠洲,深感震撼。馬小平說:“通過參與網上植樹,可以督促自己和孩子堅持環保、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也能為社會多奉獻一片綠色。”今年他將通過網上捐資盡責的方式,參與“綠化青山,守護北疆”活動。

  記者從“內蒙古全民義務植樹網”看到,截至3月11日,內蒙古共有33020人獲得義務植樹盡責証書、6462人獲得國土綠化榮譽証書。原來,適齡公民每人每年隻要植樹達到3-5株,就可獲得義務植樹盡責証書,超過5株的還可以獲得國土綠化榮譽証書。

  時光流轉,幾十年來,義務植樹的理念沒變、責任沒變、希冀沒變,改變的是植樹方式。全年盡責、多樣盡責、方便盡責已經成為常態。

  “全民義務植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啟,到目前已經40多年。大面積的地塊基本完成綠化,剩下的都是山高坡陡的邊角地,可供種樹的地方越來越偏、越來越小。隻能以專業隊造林為主,並不適合普通市民跋山涉水趕去種樹。”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徐飛林介紹。

  為此,呼和浩特市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綠化委員會《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管理辦法》確定的8大類義務植樹形式,結合地域特點,多渠道搭建適齡公民履行義務植樹的平台。

  據徐飛林介紹,今年呼和浩特市將採取多種盡責形式,完成義務植樹580萬株。包括以黨政軍義務植樹為示范,引領全社會履職盡責﹔以市直機關植樹活動為帶動,掀起造林綠化新高潮﹔以旗縣區基地建設為重點,推進盡責群體全覆蓋﹔以創新盡責形式為抓手,全面提高適齡公民盡責率。目前,在“互聯網+義務植樹”方面,呼和浩特市已經做好“綠化青山、守護北疆”“保護母親河,植樹助扶貧”“我為和林植棵樹”“獻一份愛心,護沿黃生態”4個項目的包裝推介,對參加實體盡責方式有困難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採取網絡捐資的方式完成植樹任務。

  林草興,則生態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累計參加義務植樹人數已達1.1億人次,栽植株數超5.7億株。今年,全區計劃完成義務植樹3000萬株,全面助力打好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和三大標志性戰役。為滿足全民履職盡責的多樣化要求,目前,各地陸續在內蒙古全民義務植樹網上線170多個勞動盡責和6個捐資盡責項目。隨著植樹季節的到來,各種形式的植樹項目仍在持續增加。

  3月12日,是我國第46個植樹節。內蒙古自治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履行植樹義務,共建亮麗內蒙古”“人人參與,一起植綠”的宣傳語,通過網絡和通訊載體傳至終端。每個人都可以隨手一點,實現“雲上”植樹,“碼上”盡責。(記者 李國萍)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