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以信用“紅利”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2024年03月13日09:1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揮動鞭兒響四方,趕著羊群漫坡跑,曾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放牧的真實寫照。而今,這樣的放牧場面被舍飼圈養方式代替,牛羊從天然草場搬到了農區定居。十家滿族鄉是如何讓牧民轉變傳統養殖觀念的?

  十家滿族鄉是赤峰市兩個民族鄉之一,滿族人口約佔16.3%,境內山多地少,養殖業是當地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肉牛存欄量達7000頭以上,肉羊存欄量穩定在3.3萬隻。

  每年封山禁牧期,鄉裡都會通過禁牧政策宣講、設立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希望養殖戶能夠按照禁牧要求,進行生產經營,但還是有村民上山放牧的情況發生。怎樣激發群眾的自覺禁牧意識成為十家滿族鄉急需解決的首要難題。

  2023年,十家滿族鄉制定了《十家滿族鄉村民信用積分制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專門建立禁牧積分卡,與全鄉所有養殖戶簽下封山禁牧承諾書,按照承諾要求,養殖戶在禁牧期對所有牲畜完全實行舍飼圈養,鄉裡對嚴格遵守承諾的養殖戶進行積分獎勵,獲得的積分可以到村裡的愛心超市換取商品。

  “信用積分登記表一月一計,由專人記錄村民積分情況,每月初對上月村民表現情況進行積分、通報並公示,接受全體村民監督,確保信用積分制管理科學透明,對評分結果進行檔案存儲,做到有章可循,作為今后獎懲的重要依據。”十家滿族鄉黨委書記孫建龍告訴記者。

  60歲的養殖戶王瑞杰是上燒鍋村村民,過去一年因認真踐諾,村裡共獎勵他1萬積分,他用這些積分先后從村裡愛心超市兌換過電飯鍋、鐵鍬、鞋子等價值3000多元的東西。

  “我家有70多頭牛,寫下禁牧承諾書后就都圈養了。我覺得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踐行諾言還能免費領東西,挺好的。”王瑞杰說道。

  “以前家家都是滿山放養,原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差,林弱羊瘦,傳統養殖陷入惡性循環,信用積分制管理辦法把村民都帶動起來了。”上燒鍋村黨總支書記郭曉東說,現在村民不僅自覺遵守禁牧規定,還比誰家得的積分多,這成為他們一種新的“炫富”方式。

  用信用承諾推動誠信互動,用信用監管創建綠色生態鄉村,從承諾到踐諾,十家滿族鄉用小誠信換來了大發展。

  全鄉在禁牧期間違規放牧同期減少86%,由於禁牧產生的矛盾糾紛同期減少74%,村民自主監督規勸率達到90%,禁牧期林草因牲畜毀壞率降低82%。同時,愛心超市、評優評先村民參與度大幅上漲,真正做到了“承諾——踐諾”監管閉環管理機制。

  2023年6月,十家滿族鄉“小誠信·大發展”基層治理新模式被國家信用中心評為全國基層治理信用承諾典型案例。

  “‘信用積分制管理’讓村民肩上有責、爭先有標、行為有尺、評選有據,進一步激發了村民自覺遵規和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孫建龍說,將不斷完善和更新這項制度,同時加大力度建設鄉村信用體系,加快構建誠信鄉村,讓誠信建設更好地助力基層治理。(記者 王塔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