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內蒙古興安盟:生態價值轉換的“興安路徑”

2024年03月11日16:5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從高空俯瞰,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大興安嶺純淨又充滿神秘:成片的霧凇讓城市掩映在玉樹瓊枝的壯美景象中,成群的黃羊在極具特色的興安落葉鬆下奔跑嬉戲,組團而來的游客徜徉在美景中不能自拔……生態環境是內蒙古興安盟最大的優勢、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希望。在興安嶺上興安盟,人與自然早已實現和諧共生,並打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最大化。

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跨過綠水青山、穿越碧草藍天,推進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興安盟已為精准識別區域生態要素、高質量保護自然環境、轉變發展模式找到了全新的路徑,正以實干擔當之態、飽蘸綠意之筆踐行把生態“放在首位”的使命,書寫勇當“兩山”轉化探路者的新篇章。

生態增效

“兩山”轉化價值劇增

在近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1/2是草原,1/3是森林,1/10是自然保護區。境內大小河流315條,水資源總量50億立方米,水源水質無污染達標率100%,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高達97%……這方蔚藍,這片碧綠,這份純淨,是大自然對興安盟的慷慨饋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興安盟不斷加大投入。如今,科爾沁沙地沙化土地面積由611萬畝減少到498萬畝、東方白鸛等國家級保護動物重返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安盟每年減少土壤侵蝕近60%,林草植被蓋度提高25%。

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兩山”轉化價值劇增,興安盟生態產品家底越來越厚。“興安盟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表明,全盟2020年生態總值為4718.7億元,約佔內蒙古自治區的8.2%。”興安盟生態環境局局長額日賀木圖介紹,按可比價分析,2020年興安盟生態總值比2015年增加17.6%,國內生產總值比2015年增加24%,已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價值雙增。

在林中漫步的黃羊

在林中漫步的黃羊

不僅如此,興安盟還探索嘗試了土地交易、碳匯交易等多種促進生態事業高質量發展模式。阿爾山市VCS林業碳匯項目已完成資料核對及林木現狀調研,突泉縣CCER林業碳匯項目已建立數據庫。此外,興安盟搶抓土地增減挂鉤政策窗口期,2022年完成項目37個,復墾新增長期穩定耕地8812畝,實現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跨省交易指標3654.38畝,交易額10.96億元。2023年度,興安盟科右前旗採礦用地復墾10630畝增減挂鉤跨省調劑項目、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整村拆舊建新5855畝增減挂鉤跨省調劑項目,實施方案已獲自治區批復。2023年6月28日,興安盟水務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環保橋(上海)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簽訂科右前旗、扎賚特旗草原碳匯項目核証碳單位預購買協議,交易額90萬元,實現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單草原碳匯期貨交易。興安盟通過探索建立風光農林、草濕水土碳匯標准體系,在碳匯交易上探求到了許多新方法。

產業疊加

生態優勢助跑綠色發展

在科右前旗廣袤的草原上,風力發電機組分布錯落有致,碩大的風葉迎風挺立,我國首個單體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基地源源不斷地將風能轉化為電能。該項目每年提供清潔電能超100億千瓦時,等效減少標煤消耗約29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2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34.5萬畝,為興安盟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矗立在草原上的風電機組

矗立在草原上的風電機組

興安嶺上興安盟,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風能可利用資源高達2000萬千瓦,年平均利用時間超2800小時,為新能源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不只是風電產業,依托綠色生態發展的產業正逐漸在這片熱土上匯集。

走進科右前旗阿力得爾現代草產業加工物流交易園區的動物中央廚房,秸稈經過加工變成了牛羊的“營養餐”銷往全國各地。“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擁有天然草原面積2683.88萬畝,是全國最大的羊草適生區,發展羊草人工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內蒙古雲牧草業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小永介紹說,該園區包括飼草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區、草原食品及道地藥材加工區、游客集散中心、牧草超市等功能區,積極引導草產業各類廠商入駐,並以此為契機,吸納一批青年技術工人進行標准化加工。通過多種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增收,切實讓產業成鏈、羊草“生金”。

初春的突泉縣東風林場,一棵棵文冠果樹屹立在寒風中,等待春暖花開后的復蘇。從2008年至今,東風林場的文冠果林面積已從最初的400余畝發展到了2.6萬余畝,成為突泉縣最大的文冠果種植基地。

“每畝文冠果樹的產量以70株計算,每年文冠果樹的種子、葉、果殼等收入約2000元,而加工的葉茶、花茶、食用油等產品的產值約為1.1萬元。如果再算上林下經濟作物或林菌間作的產值,每畝文冠果樹的年總產值可達1.5萬元左右,經濟價值非常可觀。”東風林場場長盧海波如數家珍。

文冠果、沙棘、雞心果等林果基地,黃芪、甘草、赤芍等藥材基地,羊草飼料基地……興安盟兼顧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多個基地先后壯大起來。目前,全盟已發展300萬畝木本油料原材料基地、23萬畝中藥材基地、200萬畝“林下經濟”產業基地、20萬畝羊草種植和種子基地,借綠生金,興安盟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道路。

品牌凸顯

綠色增值為生態旅游“添彩”

興安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非綠水青山莫屬。怎樣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旅游業是重要的“轉換器”。

在近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興安盟匯聚了草原、森林、濕地、溫泉、火山、冰雪等自然景觀,旅游資源種類多樣、品質優良、游覽價值高,很多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獨一份”“源字號”。通過對豐富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開發、培育優化和有機整合,目前,全盟已有旅游資源804個,A級旅游景區36家。

游客在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設施農業園區櫻桃大棚裡採摘

游客在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設施農業園區櫻桃大棚裡採摘

“興安盟的四季都很美,我來了幾次都沒有看夠。”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的游客劉宏斌,前段時間通過旅游包機再次來到興安盟,感受興安盟不同時節的魅力。

放眼興安大地,從烏蘭浩特市的“紅色之旅”到科右中旗的“楓情馬鎮”,從科右前旗的“杭蓋草原”到扎賚特旗的“神山珍鳥”……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在“綠色發展”的視域下,興安盟全力推動旅游在全域火起來、四季熱起來。以節造勢、以勢聚客,春季的阿爾山杜鵑節、夏季的興安盟那達慕大會和中國(阿爾山)旅游大會、秋季的五角楓文化藝術節、冬季的阿爾山冰雪節等系列節慶活動,使得興安盟成為自駕游的首選地、露營游的佳選地、度假游的必選地、康養游的優選地。2023年,興安盟共接待游客2266萬人次、實現收入202.5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旅游業的發展,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更多的收入。大棚草莓上市以來,突泉縣水泉鎮合發村村民侯紅章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今年我種了4棚草莓,草莓秧4萬棵,去年12月份開始陸續上市。草莓毛收入在30萬元左右,去掉人工成本,我還能剩15萬元。”侯紅章美滋滋地說。

近年來,興安盟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園風光資源優勢,突出“農業+旅游”,發展壯大鄉村旅游、觀光採摘游。除聚焦農旅融合外,興安盟各地還不斷創新,推動旅游與體育、文化、研學、康養深度融合,全面增強旅游發展新動能,不斷豐富旅游新業態,構建旅游高質量發展格局。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興安盟匯聚多方力量讓“綠色顏值”變“生態價值”,走出了一條生態價值轉換的“興安路徑”。(李健萍)

(責編:苗陽、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