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河套的春天

2024年03月10日08:2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新媒體閱讀 請掃二維碼

  大河奔流,浩浩蕩蕩。

  三月春風吹拂北疆大地,八百裡河套一派春日景象。

  萬頃良田春播正忙,湖泊濕地候鳥蹁躚,大漠林海再添新綠,邊境口岸車水馬龍,產業園區煥彩生輝……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巴彥淖爾考察,殷殷期望,如明燈北斗,指引方向﹔如戰鼓春雷,激勵人心。

  當烏梁素海清晨升起紅彤彤的暖陽,烏蘭布和沙漠梭梭枝頭吐出久違的新綠,勤勞質朴的河套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迎來了總書記考察后的第一個春天,在平疇沃野播下金色的種子。

  春到河套,萬物復蘇,溫潤著時光,孕育著希望。

  踏著明媚的春光,我們走進河套大地,感受這片熱土的強勁脈動和蓬勃生機。

  春涌:一河春水潤田疇

  黃河奔涌東流,繪就一個壯闊的“幾”字大彎,沖刷出美麗富饒的河套平原。

  三盛公水利樞紐,萬裡黃河第一閘,堅冰下的春水開始涌動,岸邊的垂柳,積蓄著破芽的力量。

  水利人員正在進行啟閉閘門測試,為即將到來的分凌和春灌做准備。

  河邊廣場上,坐落著“黃河結”雕塑,三把鎖由廢舊閘門制作而成,名為永恆、永固、永昌,象征著各族人民永結同心、黃河安瀾、國家昌盛。

  萬裡長河,千年基業。

  河套灌區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始於秦漢,興於清末,延續至今,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也是全國3個特大型灌區之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走進河套灌區“中樞大腦”——內蒙古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智能化調度系統讓整個灌區關鍵節點一覽無余。當日水情、監測數據和用水計劃實時通達,灌區科學調度管理能力有效增強。

  河套灌域動態圖上,如人體血脈般延展擴散的灌排渠系縱橫交錯、密如蛛網。

  “我們的灌排渠系有七級!”該中心信息化科科長姜杰自豪地介紹,七級渠系總長度可繞地球赤道1.5圈,灌溉面積達1154萬畝。

  一水激活萬水流。河套灌區的運作模式,就是利用地形坡度自流引水,將黃河水從三盛公水利樞紐開閘引入河套,通過龐大的灌排渠系流遍灌區,再由烏梁素海匯集流回黃河。從灌到排,河套灌區的一整套運作流程堪稱完美。

  姜杰說,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發展好河套灌區這份“千年基業”,是河套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眼下,他正和同事密切監控著整個灌區的水情實時數據信息,緊張地做著春耕前的水量調劑工作。

  在灌區渠系沿線,工人正在對101座通信鐵塔進行檢修,目前灌區已基本實現無線局域網全覆蓋,水情信息可實現自動採集、自動上報。

  “會呼吸”的河套灌區已經准備就緒,隻等“開灌”一聲號令。

  春計:日暖春暉盈大地

  黃河之水天上來,天人共創米糧川。“天賦河套”,品質鑄就。

  “河套小麥種在冰上、收在火裡。”3月3日,在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畝硬質小麥種植基地,內蒙古“春播第一耬”頂凌開播。

  在村民駕駛的自動播種機倉斗裡,放著精選的小麥種子。巴彥淖爾市農發中心糧食科科長馬軍成介紹:“種子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巴麥13號’,品質沒的說。2022年開始示范種植,今年打算推廣到33萬畝,佔到河套灌區小麥總播面積50%以上。”

  話音剛落,轟鳴聲起。農機手開動播種機,兩排機械臂不斷將麥種和肥料均勻播入泥土中。一次次起落叩響大地,喚醒了河套的生機與活力。

  人勤春來早。對於河套大棚種植戶來說,一年忙四季。

  磴口縣巴彥高勒鎮北灘村華萊士瓜園裡,翠綠的瓜藤開滿了淡黃色小花,每條藤蔓上挂著拳頭大小的瓜。村黨支部書記溫永剛正在疏瓜打杈,為保証品質,一根藤上最多留下兩個瓜。

  溫永剛說:“再有1個月,華萊士瓜就上市了。1個棚一年能種兩茬,收益20多萬元,園區核心區有300畝,收益十分可觀。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壯大了集體經濟,咱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

  珍惜每一寸土地,科學用水、精種精收是河套農民的普遍共識。

  2023年,河套灌區實現“二十連豐”,糧食總產再創新高,達到58.89億斤。全市打造現代設施農業25.06萬畝,畝均產值2.5萬元。農產品出口額65.48億元,同比增長31.35%,連續15年居內蒙古第一。

  今年,河套灌區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節水農業,以國家農高區建設為引領,續寫下一個豐收傳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綜合產能“再造一個河套”的宏偉目標謀篇布局。

  春約:浩蕩春風生俊秀

  生態環境的改善,對河套發展至關重要。

  黃河之“黃”,來源於泥沙。河套南部與庫布其沙漠一河之隔,西部緊鄰烏蘭布和沙漠,北部是荒漠半荒漠的烏拉特草原。

  河套地區流傳著一句老話,“不怕黃河決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意思是黃河決口沖了庄稼,來年還能再種,可一旦沙漠連成片,其危害不可估量。這句話,道出了河套地區生態環境治理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防沙治沙,是河套人民始終銘刻在心的“綠色信仰”。

  傳承弘揚“三北精神”,深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筑起牢不可破的綠色屏障。

  磴口縣委書記劉向陽介紹,磴口縣既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戰場,也是黃河“幾字彎”清潔能源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蒙能85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區,一列列光伏矩陣向沙漠深處延伸,片片深藍色光伏板熠熠生輝。該項目於去年底並網發電,完成生態治理面積2.6萬畝。

  黃沙與綠蔭的抗衡,是空間的交鋒,更是精神的對壘。在磴口縣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作戰圖上,清晰地寫著“2024年計劃完成生態治理任務25.445萬畝”。說到做到,這是河套人民的堅定承諾!

  這幾天,河套的湖泊濕地逐漸熱鬧起來。烏梁素海上空,盤旋著成群的赤麻鴨﹔奈倫湖畔,數百隻白天鵝嬉戲覓食,鳥兒們收到了春的邀約,共赴一場盛大的春日“聚會”。

  早春的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喜鵲叫聲悅耳,正在撿食散落在地上的沙棗。

  新華林場始建於1960年,一代代林場職工接續奮斗,累計造林3.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目前這裡已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全國各地5萬多名參觀者慕名而來。

  春風催新綠,奮進正當時。林場副場長葛文斌說,今年將進行喬灌草結合造林近萬畝,建設500畝保障性苗圃。目前正在培育儲備苗條,為春季造林做准備。

  春潮:不負春光競爭先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蝶變”,特色產業“提質聚變”,新興產業“聚合裂變”,河套人民以“誠”招商全面發力。

  去年引進到位資金196.2億元,增速85.8%,在內蒙古排名第二,創造了“河套速度”。

  今年,全市7個旗縣區紛紛立下“軍令狀”,再接再厲、勇立潮頭。

  烏拉特后旗去年招商成績位列全市第一,該旗投促中心副主任張海清保証:“今年要站穩第一梯隊,力爭實現到位資金103億元。”

  來到三一重能巴彥淖爾零碳產業園,隻見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一根根百米級風機葉片整齊擺放,蔚為壯觀。園區規劃年產風電主機500台、葉片1800根,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

  巴彥淖爾市投促中心主任李磊介紹,為了將百米葉片運輸出去,市裡出資2000萬元拓寬改造了高速路出入口。他說:“把這麼好的企業引進來,就一定要服務好!”

  春天的氣息已經傳遍河套大地,所到之處皆是朝氣蓬勃的春日圖景。

  在甘其毛都口岸,一輛輛AGV無人駕駛車吊裝好載貨的重箱,沿著指定路徑自動行進,在新建的專用通道上有序通關。

  繁忙的車流見証了開放的活力。作為中蒙兩國間過貨量最大的公路口岸,去年甘其毛都過貨量達到3812.7萬噸,同比增長105.5%。

  甘其毛都口岸管委會主任敖日格勒自信地說,今年將持續擴大外貿規模,爭取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00億元,為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貢獻力量。

  “總書記到咱巴彥淖爾來,河套人民樂開懷,烏梁素海百鳥迎,烏拉特草原齊歡騰……”漫步在黃河灣步行街,廣場舞隊正伴著嘹亮的歌聲和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

  沐浴著春日暖陽,152萬河套人民正用力書寫著最美的春光。(記者 王宇天 韓繼旺 徐躍 薛來 金泉)

  (壓題圖為磴口縣奈倫湖。)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