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大力優化經濟布局(兩會近距離)
圖為廣東廣州市珠江兩岸。 |
2023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區域城鄉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高質量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化實施,區域經濟布局更趨優化﹔鄉村全面振興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大力優化經濟布局。
代表委員表示,新時代新征程,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國內大循環。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代表委員表示,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河南省濟源市委書記庄建球代表說,濟源全力推進城鄉在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一體融合,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奮力走出一條城市和農村攜手並進、互利共贏的發展新路。
“讓進城的人順心、讓留在農村的人舒心,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張改平委員說,完善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政策體系,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讓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培育發展縣域經濟,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增強發展潛力、優化發展空間,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總規劃師吳晨代表說,聚焦為民、便民、安民,以改造老舊小區、加強社區服務、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為重點,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推動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停車等難題,加強無障礙、適老化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扎實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提高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新型城鎮化處處體現以人為本,要充分尊重人的意願,著眼促進人的發展,調動和發揮好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祁美文代表說,當前,酉陽正在大力建設新城,加強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投入,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同時改造提升老城,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代表委員表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關乎我國經濟發展全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增強政策協同、深化分工合作、凝聚強大合力,加快促進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湖北省武漢市副市長孟暉委員說,各地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和地區稟賦差異,發揮好比較優勢,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武漢具有科教人才富集、區位交通優越、內需市場廣闊等綜合優勢,要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我們將繼續主動加強與珠江口東岸城市合作,全面提升教育、醫療等領域服務品質,持續拓展政務服務‘跨城通辦’,不斷探索規則機制銜接,讓更多企業和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中享受到紅利。”廣東省中山市市長肖展欣代表說。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並實施以來,規劃政策體系形成並不斷完善,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贏得了戰略主動。”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代表說,高質量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實現區域合理分工、優勢互補、良性互動,不斷開辟中國經濟發展的廣闊新空間。
“近年來,沿黃河各地區從實際出發,探索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書記王篤波委員建議,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支持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加強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幾”字彎都市圈等之間人口、產業、商品、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協同發展。
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盟長羅青代表說,近年來,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得到明顯改善,民族團結、邊疆安寧的大好局面得到鞏固。下一步,要加快把邊疆地區的產業發展、基礎公共服務、基本設施保障水平提上來,讓各族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進一步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制定主體功能區優化實施規劃,完善配套政策。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代表委員表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新形勢,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楊武雲代表說,要強化糧食和戰略性礦產資源等生產供應,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加大種質資源保護,為種業振興提供更有力科技支撐。同時,四川還要積極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構建富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帶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廣大干部群眾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索南丹增代表說,全面加強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主體功能,青海將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布局,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上走在前頭,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深耕藍色國土、壯大海洋經濟,是大勢所趨,也大有可為。”福建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馮鴻昌代表說,海洋經濟前景廣闊,在擴大內需、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港口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碼頭設備油改電、船舶岸電全覆蓋……為推動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要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本報記者王洲、巨雲鵬、劉新吾、王永戰、賈豐豐、王崟欣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0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