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實”字扑面干勁足

——二〇二四年省級兩會觀察

本報記者 孔祥武 孫 振
2024年03月02日09: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月上旬至2月初,各省份陸續召開兩會。翻閱省級政府工作報告,有去年取得的新成績、新進展,有今年謀劃的新目標、新舉措,更承載著各地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施工圖”,“實”字扑面、“干”字當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要“全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立足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穩步前進,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現實”。

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省級兩會錨定“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牢牢把握當地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突破。

透過31份省級政府工作報告,看到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新時代中國。

向新而行,發展新質生產力

讓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意想不到的是,他牽頭成立的紫金山實驗室,被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兩次“點名”:一處肯定成績,“紫金山實驗室建立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一處作出新部署,“支持紫金山實驗室承擔移動信息網絡等更多國家重大科技任務”。

雪鬢霜鬟的劉韻潔院士,雖年逾八旬,但幾乎每天一早就到辦公室。團隊年輕人說他熱情高,他常說:“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紫金山實驗室。這個實驗室集聚了國內較早研究6G的科研團隊。總書記強調:“要把握機遇、再立新功,一心一意做好這件事。黨中央會關注和支持你們。”

有鼓勵,有支持,這讓劉韻潔院士感到重任在肩:“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時不我待,我們要倍加努力,隻爭朝夕。”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作出這一重要論斷。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新質生產力,成為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引發會場內外共鳴——

生產一個動車組車輪需要多久?僅20分鐘!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車輪智能生產車間,車輪生產被細化為7道工序,機械手臂自動化操作,讓各道工序無縫銜接,工效大幅提升。

在集聚著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等多家軌道交通裝備龍頭企業的湖南株洲市,匯聚上下游企業400多家,10多分鐘就能集齊生產電力機車的上萬個部件,包括車輪生產的所有物料。

生產為什麼高效?“推進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易柯說。

生產一塊新能源汽車電池需多少能耗?“碳中和”裡找答案。寧德時代旗下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趙小海有個“碳排放”賬本:企業80%以上生產使用水電,年均減少40萬噸碳排放﹔“智慧大腦”為每台設備設定最優節能參數,生產物料全過程回收,鎳、鈷、錳等回收率超過99%,“我們積極打造‘零碳工廠’,按相關標准測算,電池生產過程節能與排放接近持平。”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工廠靠什麼“零碳”?趙小海指向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話,“持續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零碳供應鏈等綠色低碳試點”。

細讀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有經濟增長“量”的指標,更有衡量發展“質”的追求: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山東突出企業主體地位,2023年省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90%以上由企業牽頭﹔上海明確,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4.5%左右﹔河南提出,高質量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實現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0%以上……

放眼神州大地,一條條新賽道上,新質生產力正在加快培育壯大。

相向而行,走活“一盤棋”

找准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省級政府工作報告的共同之處。

最近,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迎來10周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伯正多次講到一組數據:這10年,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10.4萬億元。

在京津冀兩市一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被不約而同地列為今年重點工作的第一項。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四川和重慶——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亦是兩省市今年的首要工作。

茫茫九脈流中國,縱橫當有凌雲筆。96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上,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越走越活。

一張地鐵票,連接起江蘇蘇州市民許峰的“雙城生活”:早晨逛蘇州古街,下午賞蘇州園林,晚上看上海外灘夜景……去年6月,蘇州市軌道交通11號線開通,與上海地鐵11號線連接。運營以來,蘇州市軌道交通11號線日均客流超過15萬人次。

聯通的不僅是美好生活。這條跨省域地鐵線,由西向東串聯起蘇州工業園區、昆山市中心城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國際汽車城等重要區域,推動人才、資金等加速流動。

“過去我介紹自己是蘇州人,現在我愛說自己是‘長三角人’。”許峰感慨,“希望一體化發展更加緊密,讓更多身在不同城市的‘長三角人’便捷出行,享受同城一樣的生活。”

願景正照進現實。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將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寫入今年重點工作。“增強大局意識、全局觀念”“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成為三省一市代表委員的熱議。

謀劃和推動本地區工作,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前提,創造性開展工作。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貫穿省級政府工作報告——

看東南,廣東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福建“努力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海南“以自貿港建設引領‘大開放、大改革’”﹔

看西南,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被黔、桂、川、渝等多省份列為今年重點工作,一體打造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

看東北,遼、吉、黑奮力扛起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重要使命﹔

看西北,擁有獨特區位的新疆,把自身發展視角置於歐亞大陸中心地帶,新疆代表委員熱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擴大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寫入新疆政府工作報告。

思路一變天地寬。不沿邊、不靠海的陝西,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去年交出亮麗答卷: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5300列、增長15.3%,出口陝西貨值增長26.1%,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長29.9%……

亮麗答卷靠什麼?“靠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陝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迎軍給出答案,“比如,我們積極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陝成果,去年實現中亞五國通航全覆蓋,僅對中亞地區出口增長便達221.9%。”

在廣闊的內陸腹地,山西、河南、寧夏等多省份均不沿邊、不靠海,但均對主動融入重大戰略有謀劃、有部署:“強化與京津冀聯動發展”“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務實合作”……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既為一域增光,更為全局添彩。

逐綠而行,擦亮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腳踩黃土,面迎風沙,79歲的賈克明常回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走走看看,“我16歲進入林場工作,60多年了。我一家三代都在這裡工作,同風沙搏斗……”

像賈克明這樣一家三代在沙窩裡滾爬的“三北人”,新華林場還有許多,他們誓用白發換綠洲,換來林場累計造林3.9萬畝﹔像這樣的國有林場,內蒙古有292個。1978年實施“三北”工程以來,內蒙古完成“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任務1.19億畝,佔全國的25.1%。

2023年6月6日,是賈克明終生難忘的日子。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新華林場。總書記強調:“像‘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這樣的重大生態工程,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后代。”

邁入第四十六個年頭,“三北”工程建設仍在持續推進,新疆、寧夏、甘肅、黑龍江等“三北”地區多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作出安排。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主力先鋒姿態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

一開春,山西運城鹽湖色彩繽紛。“‘七彩鹽湖’又回來了!”運城市副市長刁海鵬說,過去這裡是鹽工業生產基地,生產高峰時湖面像下雪一樣白茫茫的。2020年起,鹽湖保護范圍內停止一切工業生產,鹽湖開始從礦區、工業區轉變為生態保護區、旅游打卡地。

“不利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事,堅決不能做。”刁海鵬坦言,“在鹽湖周邊企業關停搬遷過程中,有的大型鹽化公司提出延緩、暫不搬遷等條件,好在我們態度堅決,頂住了壓力。”

頂住壓力,迎來蝶變。如今的鹽湖游人如織,每年冬天有200余種候鳥來此越冬。“深入闡釋鹽湖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寫入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

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准線,是黃河流域各省份恪守的“硬杠杠”。

梳理沿黃省份政府工作報告,“黃河流域甘肅境內41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2.68%”“提標改造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114座,黃河干流水質穩定達優”……一項項亮眼的數據,見証過去一年黃河流域在變美、變好。

“開工建設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工程”“加快黃河西岸、渭河沿岸生態建設”,一項項具體部署,預示新的一年黃河流域還將更美、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心系大江大河:“黃河、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江西九江的百余裡長江岸線,碧波蕩漾,綠樹倒映。蜿蜒的濱江綠道,行人絡繹不絕。九江市民張燕萍最愛沿江漫步。

“以前可不是這樣,那時江上採砂船作業,江邊礦坑裸露……”張燕萍回憶,這兩年經過持續治污、治岸、治漁,才有了這一江清水、兩岸青翠。

治污、治岸、治漁,樣樣不易。牽頭負責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治理的九江市潯陽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萬吉明說:“以治污為例,‘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既要疏浚清淤、淨化水質,又要統籌兼顧、水岸同治。僅工業廢水排污口,我們就整治了上百處。”

撫今追昔,萬吉明感慨萬千,過去在“以GDP論英雄”觀念影響下,“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如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變化的不隻九江。俯瞰大江奔流,展讀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能看到各省份的努力,降碳、減污、擴綠等有細化指標﹔能看到相互協作,流域綜合治理、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有明確部署﹔能看到共同的責任,“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抓好長江大保護”等列為各省份今年的重點工作。

大地回暖,山河已春,一江碧水向東流。

實干篤行,把工作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

貼著春聯、窗花,楊佩然的家洋溢著喜氣。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走進涿州市刁窩鎮萬全庄村村民楊佩然家裡,了解他們的家庭收入、修繕花銷、生產恢復等情況。

“如今我家因災受損的房屋修繕一新,還用上了天然氣、地暖。”楊佩然這個年過得格外溫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永遠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無論是搶險救災還是災后恢復重建,都會全力以赴。”

去年以來,我國一些地方遭受洪澇、台風、地震、山體滑坡、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相關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傳遞出黨和政府及時救援、恢復重建的速度與力度:青海“震后10分鐘專業救援隊集結趕往災區、1小時開展地毯式排查搜救”,河北、黑龍江、甘肅等省份均把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列為今年重點工作。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相應地,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等重要要求,成為省級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

“民生就在身邊,要用心體味和真正聚焦群眾最關心、最擔心、最鬧心、最期待的問題”“把人民群眾‘想的事’變成政府‘干的事’”……一些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中接地氣的話語,引發會場內外共鳴。

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北京提出優先解決“老老人”“小小孩”問題,浙江將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江西推進“可躺式”課桌椅進校園試點,四川把群眾急難愁盼的“需求清單”作為政府工作盡力而為的“責任清單”,雲南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0萬人以上,西藏打算實現全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樁樁件件,枝葉關情。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抓落實的問題。

“要不折不扣抓落實”“要雷厲風行抓落實”“要求真務實抓落實”“要敢作善為抓落實”,成為省級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句,紛紛強調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

上海將著力提高創造性執行能力﹔

江西將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提高執行力、創造力和公信力﹔

內蒙古提出政府系統要把今年作為“政策落實年”,全面推動各項政策從“紙上”落到“地上”,“努力把每一項支持政策都變成實打實、可感可及的舉措,把每一個支持事項都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項目”﹔

…………

春光正好。“從頭抓緊、干在實處,努力把思路變出路、把願景變實景”,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發出了省級兩會共同奏響的擔當實干強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2日 04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