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皓月隨人 火樹銀花(詩詞裡的中國節·元宵節)

本報記者 孟 揚 曹怡晴
2024年02月24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清泉街社區小朋友在品嘗元宵,迎接佳節。
張 棖 丁根厚攝影報道

圖①:上海豫園民俗藝術燈會華燈璀璨。
王 初攝(人民視覺)
圖②: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人們參加元宵猜燈謎活動。
黃曉海攝(人民視覺)

圖③:在四川省自貢市中華彩燈大世界舉辦的第三十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亮燈。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圖④: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富有創意的裝飾挂件營造出濃郁的喜慶氛圍。
姚 燁攝(人民視覺)

元  宵(節選)

唐  寅(明)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千門開鎖萬燈明”,元宵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故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燈節。“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宵夜不僅是月圓之夜,也是民間娛樂集萃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闔家團聚,其樂融融。

天上月圓  人間團圓

“有燈無月不娛人”,月亮一直是元宵節的關鍵詞之一。自古以來,人們都會在正月十五的夜晚相聚共賞一年之中的第一輪圓月。伴著月色,元宵節常吃的元宵、湯圓也被賦予“團圓”“圓滿”的象征意義。

北方的元宵,是以餡為基礎制作的:先拌餡料,和勻后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后再切成均勻的小四方塊,然后把餡料放入像篩子一般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俗稱“搖元宵”。

區別於北方的“搖”,南方則是“包”湯圓。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放置幾個小時讓它“醒”透。然后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裡備用。濕糯米粉黏性極強,隻好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用筷子或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含義。元宵佳節闔家共聚時,吃上一口元宵或湯圓,是溫馨的儀式,亦是厚重的寄托。

張燈結彩  通宵達旦

元宵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商代。漢代已形成正月十五觀燈賞燈的習俗。到了唐代,元宵慶典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從宋代開始,元宵節流行白晝為市、夜間燃燈。明清時代,每逢元宵節,各地張燈結彩,通宵達旦。

正月十五夜(節選)

蘇味道(唐)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燈火是元宵節最具特征的意象,元宵賞花燈習俗已有2000多年歷史。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我國各地的花燈種類繁多,形態千變萬化,制作技藝也各具特色。比如北京的宮燈、上海的龍燈、廣東的走馬燈、哈爾濱的冰燈、四川的自貢燈等。隨著技術的發展,更多彩燈新品種相繼出現,一些彩燈還增添了鋼筋鐵骨燈架、微型馬達和電聲光源。在自貢,傳統彩燈與數字技術相遇,碰撞出了新工藝、新創意,極具視覺震撼力的彩燈景觀聞名中外。

對於元宵節夜晚燈市熱鬧繁榮的景象,詩人們向來不吝以美好詩句加以描繪。“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些詩詞將元宵佳節燈月交輝的熱鬧場景描寫得淋漓盡致。“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描寫愛情的詩句,也為元宵節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浪漫色彩。

民俗活動  熱鬧非凡

元宵的熱鬧,關鍵在一個“鬧”字。鬧元宵往往從正月初十就開始了,直到正月十五夜達到最高潮。每到這個時候,除了吃元宵、觀彩燈,猜謎、歌舞、雜技和戲劇演出等活動也是元宵節民俗文化的重頭戲。

京都元夕

元好問(元)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游人笑語中。

宋代以后,人們在精心制作各種彩燈外,還開始為彩燈貼上各種謎語,這就形成了最具元宵節特色的活動:猜燈謎。猜燈謎是一項兼具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的活動,也是各地新春燈會燈展活動的重要內容。燈謎的產生與發展,極大地豐富了燈會的文化內涵,提升了燈會的魅力。燈謎的謎面包羅萬象,無論詩詞文章、花鳥物品,隻要是眾所周知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謎面。六朝以后一直到唐代,文人嗜謎語者眾多。謎語懸於燈,供人猜射,則始於南宋。因猜謎既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趣味,深受人們歡迎。

在一些地區,還有元宵節劃旱船的習俗。劃旱船又叫跑旱船,據說是根據漁民在水上打魚的情節創作出來的,其表演和道具都很簡單朴實,有很濃厚的生活氣息。表演者手中拿著槳,做劃船的動作,一邊跑,一邊唱些地方小調。

此外,還有舞龍、舞獅、扭秧歌……天南海北共賞皓月、共慶團圓,人們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表達福暖四季的期盼,迎接順遂安康的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4日 06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