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呼和浩特市第二批主題教育系列訪談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堅持“四下基層”不走樣,推動主題教育高質高效

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 寇雅楠 劉藝琳
2024年02月06日15:3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呼和浩特市各開展單位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以“破難題、辦實事”活動為抓手,全面推行“四優四解”工作法,開展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落實落細。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呼和浩特市展開採訪調研,推出《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呼和浩特市第二批主題教育系列訪談》,宣傳報道全市各地區主題教育工作開展的成效。

新城區是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核心城區,區域內金融總部集聚、文體場館雲集、旅游資源富集、基礎教育資源優質。作為呼和浩特市現代服務業和科創產業發展集中區,相繼建成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新城區先后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百強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等榮譽,今年又榮獲了全國“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國家文旅融合示范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休閑農業重點區(縣)等榮譽。

經過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敕勒川草原綠意盎然。新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經過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敕勒川草原綠意盎然。新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新城區以“四下基層”為重要抓手,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判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標准,緊緊扭住群眾關切的重點難點問題,瞄准靶心、聚力用勁,高質高效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新城區內改造完畢的老舊小區。新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新城區內改造完畢的老舊小區。新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是堅持“謀”字當頭,抓好統籌部署。新城區786個基層黨組織、34名處級領導干部、21410名黨員,緊扣“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精心部署、統籌實施,通過“五清單、一閉環”工作模式,強化跟進落實,推動主題教育實現高質量、好效果。

二是堅持“調”在實處,做到“研”出實效。新城區在主題教育中奔著問題去、盯著難題改、向著實效求,努力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圍繞年初確定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商圈打造、社會治理等20項重點工作,以及辦好兩件大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確定了29個課題,專班調研推動落實,確保“調”得准、“研”得深、“找”得實。

三是堅持靶向發力,做到精准祛“疾”。成立專班開展恆大項目爛尾問題、醫德醫風問題、躺平式干部整治3個專項治理。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物業問題,通過專業物業管理小區物業自管、托管小區兜底等服務模式,實現全區880個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結合巡視巡查督查檢查存在的問題和民生實事清單,進一步深刻檢視剖析,梳理形成問題清單27項,制定整改措施73條,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推動主題教育“落地生根”。

四是堅持問需於民,做到與“民意同頻”。圍繞“民心民意”切題而答,用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實惠回應期待,創新開展走進商圈企業,走進鄉村社區,走進窗口大廳,走進特殊家庭“四走進”調研走訪活動,發現問題、交辦問題、幫助協調解決問題。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群眾聽民意、訪民情,從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出發,不斷拓寬征求意見渠道。充分應用居民議事、接訴即辦、信訪代辦、紅蜂驛站等好機制好做法,共梳理辦結群眾訴求需求497件,創新開展了微網格、民生直播、智慧醫養等民生智能服務,有效便捷地把黨的政策舉措落實落地,有形有感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新城區結合《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將主題教育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結合——聚焦“揚優勢、補短板、促發展”,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檢視主題教育的新成效。

新城區抓住重大政策機遇,成立專班,逐條逐項研究梳理《意見》提出的政策舉措,形成具體化、可操作的落實方案,立足區情實際,全力以赴補齊產業短板、放大科技優勢、提升城區品質,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新城區按照呼和浩特市委確定的“三高一綠”發展定位,聚焦區域優勢和優勢產業,打造5條示范展示鏈。通過繼續抓路網建設、抓城市改造、抓美化亮化、抓基層治理、抓教育衛生事業等措施,打造高品質城區示范展示鏈﹔通過抓好文博場館建設、文物資源保護、歷史文脈挖掘等措施,講好新城區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團結歷史,打造北疆文化示范展示鏈﹔通過抓科技城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發展、智算超算建設、總部樓宇經濟等措施,打造科技創新示范展示鏈﹔依托區內良好的生態基礎,持續提升文旅品質內涵,抓好生態價值轉換,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把大青山前坡和市區文旅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生態文明示范展示鏈﹔依托惱包、水磨村的發展經驗,再建設發展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帶動野馬圖、奎素、面鋪窯村等沿山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提質增效,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展示鏈。

在主題教育中,新城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統籌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梳理了《新城區2023年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政策清單》,涉及民政、財政、人社、住建、農牧、教育等9個部門41項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事項。印制了《新城區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政策“明白卡”》,和《新城區暖心手冊明白賬單》,目前,各鎮街(中心)、村(社區)逐戶下發填寫“暖心手冊”,實現政策暖心、群眾受益。

聚焦困難、弱勢群體,積極籌措資金,今年為城鄉低保1666戶2390人發放低保資金1959.9萬元,為496位老年人申請了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為294位老年人申請了助餐補貼,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切實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新城區主題教育高度自覺、步履堅實,他們把理論學習看成一種生活工作常態,堅持用調查研究解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以推動發展檢驗最終成效,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