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赤峰市敖漢旗從茫茫荒漠到滔滔林海,再到生態環境“全球500佳”——

完成一次又一次綠色攻堅

2024年01月25日09:4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過去,8300平方公裡的土地,荒漠化面積6300平方公裡,佔比76%,自然植被不足10%。

  如今,森林覆蓋率達44.17%,有林面積572萬畝,其中人工林面積543萬畝,人工牧草保存面積達125萬畝。

  從茫茫荒漠到滔滔林海,再到生態環境“全球500佳”,在50年的治沙征程中,一代又一代敖漢旗林草人接續奮斗,持之以恆地開展大規模以植樹種草為中心的生態建設大決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綠色攻堅。

  在赤峰市敖漢旗三義井林場,一架高大的舊鐵犁倚牆而立,斑斑鏽跡鋪陳出歲月的痕跡。

  “它的誕生伴隨著‘三北’工程的開啟,在敖漢旗生態史的重要節點打開了科技興林之門,具有裡程碑意義。” 已退休多年的老林業人王玉對這架鐵犁感情至深。

  彼時,由於技術落后,樹苗成活率不高,第一代造林人窮盡心血換來的綠色岌岌可危!

  不服輸的敖漢旗林草人沉下心來,找原因、想對策,終於研發出大溝開犁技術。上世紀80年代初,“JK45-50型開溝犁”正式投用,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一二三期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JK45-50型開溝犁”為標志,敖漢旗提出“不整地、不造林”的技術措施,形成了深溝大坑整地、良種壯苗、苗木保濕、浸苗補水、適當深栽、擴坑填濕土、分層踩實、培抗旱堆8個以開源節水為中心的抗旱造林系列技術,並在“三北”地區推廣,敖漢旗因此成為自治區首個獲得“全國科技興林示范縣”稱號的旗縣。

  “如今,我們應用抗旱保水技術,造林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 敖漢旗三義井林場副場長孫哲林說。

  進入新世紀,敖漢林草人又將調整樹種結構、提升林分質量、優化林下資源利用作為工作重點,發展林業碳匯、木材深加工和山杏、沙棘開發利用等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助推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快速發展。

  全旗16萬畝沙棘林和113萬畝山杏林,成為敖漢旗發展林業產業的重要資源依托。

  在長勝鎮六頃地,2200畝、20余萬株沙棘樹構成沙漠之花生態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態產業版圖,成為帶動周邊群眾的“致富密碼”﹔在金廠溝梁鎮四六地村,沙漠之花百萬株沙棘種植計劃已經鋪開,將生態、產業、農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內蒙古沙漠之花生態產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人胥申介紹,沙漠之花設計年生產能力5萬噸,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3000萬元。

  沙漠之花是依托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產業的一個生動例証。“生態樹”變成“搖錢樹”,“生態建設”嬗變“生態產業”,推動敖漢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深度融合統一。

  目前,敖漢旗林產品深加工產業、經濟林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特色牧草產業等6大林草產業方興未艾。全旗以文冠果、沙棘、山杏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初具規模,以沙漠之花、文冠庄園為引領的“基地+公司+農戶”的沙產業鏈條基本形成。2023年,敖漢旗林草產業總產值達到13.85億元。

  “生態治理以后,絕收再也沒有出現了,現在糧食產量翻了不止一番,我們是這座‘寶山’最大的受益者!”談起三十二連山的變化,薩力巴鄉黃花甸子組村民劉海軍感慨頗深。

  從當年“禿山光嶺干河套”到如今“青山環繞一坡田”,三十二連山以獨特的“水田林路溝綜合治理”模式解決了3.2萬畝水土流失問題,涵養了水源,保護了生態。每年,有超過10萬名游客到這裡打卡。

  生態恢復后,敖漢旗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敖漢小米”種植面積100萬畝、谷子年總產5億斤、年產值20億元,帶動5.6萬戶農民增收,品牌價值達到100多億元。

  2023年11月13日,敖漢林業和草原局榮獲了“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稱號,“好生態”正饋贈敖漢人以“好生活”。(記者 王塔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