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一門技術 日子更有奔頭

隆冬時節,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做月嫂的曹慶華每天早早起床照顧寶寶,喂奶、換尿褲、擦拭身體,護理技能做起來駕輕就熟一氣呵成。
“這幾年,我做月嫂工作,一單收入1萬多元,一年收入10多萬元,日子越過越好。”說起現在的生活,曹慶華滿面笑容。
2016年以前,家住寧城縣存金溝鄉八家村的曹慶華生活困難,她家有五口人,靠種植4畝山地和患有腰傷的老公打工維持生活開支,年收入不足1萬元。2016年,曹慶華陪同孩子到縣城讀書,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月嫂好就業、收入高,這讓她動心。
當時正趕上寧城縣有免費培訓政策,曹慶華經過寧城縣就業服務中心推薦,到寧城縣蒙東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學習母嬰護理師基礎操作、月子餐制作的基本技能、應急救護的專業技能等。
“培訓后,我被學校推薦到北京民航總醫院做臨床月嫂,第一年就掙了5萬多元。”曹慶華說,在北京民航總醫院那些年,她護理嬰兒和產婦共計四五百人,同時也學到許多臨床知識,從業以來護理工作零投訴。
“現在訂單越來越多,雇主需要提前半年才能預定上,北京、內蒙古、天津、上海、浙江等地我都工作過。”曹慶華告訴記者,她偶爾還會到學校做講師,將知識傳授給別人。
“寧誠月嫂”讓廣大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者實現穩定就業。近年來,赤峰市著力打造優勢特色勞務品牌,塑造勞務品牌特色文化,2023年,“阿魯科爾沁草業工人”“寧城月嫂”等11個勞務品牌被認定為市級勞務品牌,初步形成“一縣一品牌”的格局。
敖漢旗薩力巴鄉薩力巴村尹文軍也在為家門口實現就業、增加收入而興奮不已。2022年,薩力巴鄉零工市場成立。在零工市場服務站的推薦下,尹文軍到薩力巴鄉設施農業產業園打工。
“原來打工有半年時間沒事做,現在每天能掙150元,除去各項開支,一年能剩3萬多元。”尹文軍說,“2022年,家裡新添置空調、大衣櫃。從2022年開始,家裡年底會殺年豬,全家過上了好日子。”
在敖漢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下,薩力巴鄉還制定《管理辦法》,規范招聘行為,維護零工合法權益。截至目前,薩力巴鄉零工市場已提供就業崗位2000余個,循環就業2.38萬人次。
一直以來,赤峰市加快線上零工平台和“有場地、有機制、有保障”的線下零工市場建設,實現更多靈活就業。2023年,全市已建設線上零工平台2個、線下零工市場18個,通過零工市場實現循環就業9.4萬人次,實現勞動收入7713.53萬元。
創造就業機會,日子就有奔頭。赤峰市創新思路、多措並舉,形成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強大合力,越來越多的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2023年,赤峰市城鎮新增就業超2萬人,全市農牧民工轉移就業68.9萬人。(記者 李雪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讓17.5萬高校畢業生找上工作
- 2024年,內蒙古應屆高校畢業生預計17.5萬人,就業形勢依舊嚴峻復雜。日前,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制定《內蒙古自治區2024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方案》,出台25條舉措力促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這是兩部門首次聯合發文促就業。…
- 賞跨年大展 品北疆藝韻
- “這樣高品質的跨年大展,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參觀打卡,提高了人們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情趣,非常贊!”1月16日,內蒙古美術館內“藝韻北疆——內蒙古自治區美術、雕塑、書法、攝影跨年大展”觀展市民絡繹不絕,親子觀展、同學相伴、好友相約共赴這場藝術盛宴,600余幅美術、雕塑、書法、攝影作品集中展出,為市民開啟了一場沉浸式藝術體驗。 2023年12月7日,由自治區文聯主辦,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內蒙古書法家協會、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內蒙古美術館承辦的“藝韻北疆——內蒙古自治區美術、雕塑、書法、攝影跨年大展”在內蒙古美術館火熱開展,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月25日,為內蒙古各族群眾獻上一場以北疆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大餐。…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