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推門觀課”如何提升了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育改革的支點,是教育政策制度落實情況的一面鏡子。
10月30日,包頭市教育局給各中小學校發出了《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校校長聽課、評課要求的通知》,要求校長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參與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課堂教學交流等教研活動,並在教學改革中發揮示范、頭雁作用。
11月13日,包頭市教育局又發出《關於開展機關領導干部“推門觀課”活動的通知》,決定常態化開展市、區兩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領導干部“推門觀課”活動,以深入推進包頭市基礎教育改革,打造常態化高效課堂。
這兩份通知要求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60節、副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80節,市教育系統機關領導干部每學期至少觀課10節,不需要學校領導層層陪同,不干擾正常教學秩序。
一場聚焦課堂教學、提升教育質量的熱潮在包頭悄然興起。
12月初,包頭市第九中學高一年級的課堂上,走進了一位孩子們不熟悉的聽課“老師”。他拎著凳子,坐在最后面,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的講解,認真觀察教學方法和學生們的課堂表現,並不時在觀課記錄本上寫下自己的感悟。
不事先打招呼,拿上課表隨機選課,推門進教室與師生面對面,老師和孩子們眼中這位“神秘”的聽課“老師”就是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俊。他帶頭深入課堂一線聽課,為教育教學“問診把脈”。
在先后“沉浸式”體驗了數學課、化學課、英語課后,李俊與授課老師、高三年級組長和學校領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就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堂效率以及核心素養培養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探討。
“李局長對我們老師的課堂互動、啟發式教學給予了肯定。他觀察得特別仔細,對老師提醒孩子們規范使用草稿紙進行了表揚,在看到孩子們書桌上堆滿了學習資料影響書寫時,建議我們學校給孩子們在教室裡設置存放的櫃子,讓他們能更好更健康地學習。”包頭市第九中學黨委書記曹聰明說,細節決定成敗,李局長開出的“良方”讓學校在教學管理、促進學生成長方面都受益頗多,從這些點滴的細節上,也足以看出一個教育局長對一線教學的關注,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視。
12月的包頭,氣溫逐漸走低,全市教育系統 “推門觀課”的熱情卻與日俱增。市教育局副局長劉小榮、侯振河、趙永勝、胡彥玲,市、區兩級教育行政干部也深入學校,走進課堂,進一步了解掌握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情況,進一步發現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深入了解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國家課程方案、“雙減”政策等落實情況。
在他們的手裡都有一份觀課記錄表,上面的觀課視角一欄列有教師是否按時進教室、授課老師是否能駕馭課堂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師生教與學的合作和探究意識是否強烈、課堂氛圍是否活躍等13項內容。按照老師講課的實際情況,每一位觀課領導干部都會逐一進行評判,並透過這張表格,及時了解學校常規管理、教師教學常態、學生學習風氣等情況,為全市的教育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在實際的聽課過程中,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長閆文華感受到了許多驚喜:在包頭市第八十一中學的歷史課上思考“時代與個人”的關系,課堂充滿了哲理味兒和文化味兒﹔包四中課堂上的合作探究,學生能踴躍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動找老師答疑解惑﹔在包三中的語文課上,教師結合如何閱讀、預習、聽課、筆記、總結、回顧、反思、作業等進行示范引領,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深度學習……
“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學濃濃的時代感扑面而來,全新的課堂樣態悄然孕育,具體的學習方式多元高效。”在記錄下各學校課堂教學亮點的同時,劉小榮也在觀課本上認真分析觀課學校課堂教學的不足,“在廣泛提倡的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方法方面,還需要深入實踐。”
侯振河則在觀課中對學校聽評課有了自己更深的思考, “學校聽評課要進一步形成制度化和教育習慣養成。特別是評課,誰來評?評什麼?怎麼評?評出了什麼?要認真地探討和實踐,避免盲目性、隨意性、無的放矢性。”
各學校校長更是把“推門觀課”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了解學情,尋找更多衡量學生的“尺子”﹔了解教師,搭好更多助力教師專業成長的“梯子”﹔了解校情,開出更多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方子”。
在包頭市第九十五中學校長賴樹生的書櫥裡,放著滿滿當當的各學科課程標准。聽評課之前,賴樹生會認真把每一堂課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等研讀一遍,做到對課堂目標了然於心。即使行政工作再多,賴樹生也保障平均每天一節的聽課頻率。他把班級這個最小的教育單元當作窗口,在聽評課中敏銳地觀察一線的鮮活信息,設身處地為學生、老師解決學習和工作中的難題,更加有的放矢對班級管理、學校教科研、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決策。
在聽評課時,包頭市第八十一中學校長胡愛琳倡導“問題就是課題”的理念,聚集課堂教學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小題大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接地氣”的教研、教改,通過聽評課把學校“5432”集備流程、“135”教學模式融入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促進教師合作交流,倡導教師結合學情凸顯個性,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教學風格。胡愛琳認為,通過堅持聽評課,可推進學校“教學研一體化”建設,形成教學工作閉環,保持教學工作持續螺旋上升,打造品質課堂,進而提升育人質量,實施創新教育,凝聚學習風氣,加快學校發展。
“推門觀課”活動啟動以來,包頭市第九中學校長趙文梅帶領全體干部,共同制定包班包科聽評課制度,從參加備課組活動,到深入課堂聽評課,從共研作業管理,到調研教師批改情況,力促領導干部深入到高效課堂創建的每一個環節。“了解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了解老師對學校發展的期望,這是確定九中未來發展的關鍵考量。”趙文梅說,課前交流、課中參與、課后調研,都深刻觸動學校領導干部對學校發展戰略方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課程改革等方面的思考和規劃,系統研究促進學校發展的方向性、戰略性舉措,推動聽評課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改革成效。
有數據統計,一個月以來,市教育局領導干部“推門觀課”共120余節。教育機關領導干部“推門觀課”、校長聽課評課活動的開展,有效激發了教師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包頭市第九中學老師周饒說:“領導來聽課,我們既擔心自己有講的不到位的地方,又感受到了一種激勵和鞭策。有這麼重視教育教學工作的制度,我們一線教師更應該把課講好,把學生教好,為包頭打造教育高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管理者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教育局長、校長走在前面,回歸課堂,感召的是全市各校的老師,激發的是教師的積極性,成就的是高品質的學校,創造的是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教育。
當前是全市打造教育高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關鍵時期。李俊希望,“教育局通過‘推門聽課’的方式,促使老師在課堂教學上多下功夫、下足功夫,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校工作要回歸課堂,抓實教學常規管理,向課堂要質量、向管理要保障。同時,領導干部要深入年級、深入課堂,了解師生所思所想所需,幫助師生解決實際困難。全市教育系統特別是各學校要鉚足干勁、真抓實干,以新作為敢作為推動包頭市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趙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建立一支“帶不走的協和醫療隊伍”
- “現在胳膊還疼不疼?晚上能睡著覺了吧?”“嗯,不疼,能睡著了。”日前,在烏蘭察布市中醫蒙醫綜合醫院住院部骨科病房,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大夫劉勇查房時詳細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
- 全區65個職工創新集體和10項職工發明專利獲表彰命名
- 近日,自治區總工會舉行內蒙古自治區職工創新系列活動頒獎儀式,集中表彰命名一批“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和“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室”,首次表彰命名“全區十大職工創新團隊”和“全區優秀職工發明專利”。 經逐級推薦審核評選,自治區總工會決定命名呼和浩特市農牧業機械創新工作室聯盟等5家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為“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命名內蒙古宏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周建成勞模創新工作室等50家職工創新工作室為“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室”﹔命名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龍俊峰創新工作室等10家職工創新團隊為“全區十大職工創新團隊”﹔命名齊魯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一種用於多殺菌素工業化大生產的提取工藝”等10項職工發明專利為“全區優秀職工發明專利”。…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