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蘭察布

山海情深結碩果 幫扶共譜新篇章

——烏蘭察布市“組團式”幫扶助推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2023年12月26日10:01 | 來源:烏蘭察布日報
小字號

寒冬時節,剛剛做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郝金全,將一面印著“懷蒙精醫,情系神舟”的錦旗送到了四子王旗“組團式”幫扶醫療團隊手中。“本來准備去北京做手術,但是沒想到在咱四子王旗就能做,還是北京專家給做,又省錢又省事。”患者郝金全說。

此次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成功,開創了四子王旗人民醫院此類手術的先河。這得益於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好政策。

2022年4月,針對受援旗縣醫療、教育、科技發展中的劣勢及短板,中組部聯合國家衛健委、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等部委向烏蘭察布3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醫療、教育、科技幫扶干部人才114人,組成“組團式”幫扶團隊。近兩年的時間裡,幫扶團隊因地制宜制定幫扶方案,整合利用派出單位優質資源,緊盯短板落實幫扶舉措,真正做到幫到點子上、扶到關鍵處,給出了“組團式”幫扶最優解。

“組團式”醫療幫扶,讓老百姓就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像郝金全一樣受益於“組團式”醫療幫扶的群眾還有許多。北京懷柔醫院護士長劉霞介紹:“自擔任四子王旗人民醫院幫扶院長以來,我帶領團隊先后引進新技術、新項目17個,幫助建成了‘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和‘胸痛中心’,目前旗醫院已能夠獨立運用半髖關節置換術、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等多項醫療技術。”

截至目前,在幫扶團隊的努力下,四子王旗人民醫院已完成了大型手術33台、骨科手術102台,解決疑難雜症問題140個,組織大型搶救6次,醫院就診量較幫扶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四子王旗、商都縣、化德縣的醫療幫扶團隊堅持以打基礎、立框架、建機制為重點,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12個、重點科室17個,結成52個跟師學徒對子,指導運用規范化診療及新技術66項,開展集中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862例,指導完成大型手術317台,助推受援旗縣人民醫院診療能力、健康管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醫院管理水平實現有效提升。

“組團式”教育幫扶,讓每個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從北京邀請的健美操老師馬上就要到位了,3D設計課程也要抓緊開起來,孩子們很感興趣。本學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籌建特色課程班,讓學生可以擁有更多選擇,充分發掘興趣愛好,培養自身特長。”四子王旗一中幫扶校長朱思克在課程研討會上說。

剛到四子王旗,朱思克就帶領四子王旗一中教育幫扶團隊對全旗教育現狀、人才隊伍以及師生訴求進行了全面摸底,針對普職合辦這一特點,提出了“普高提高升學率、職高提高就業率、為黨全方位育人”的幫扶工作思路,通過實施“青藍工程”、青年干部跟崗培養、推行“思政課+”模式、“規定課程+特色選修融合”等方式,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和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23年四子王旗一中普高本科文科升學率較2022年提高了21.77%。在提高職高學生就業率方面,與北京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依托本土企業建立產教融合實驗中心和馬鈴薯良種繁育、民族服飾制作實踐實訓基地,通過專業化訓練、訂單式培養,實現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畢業即就業,2023年職教‘融通班’就業率達到了99%。”朱思克驕傲地介紹著學校的教育成果。

指導開設特色課程、特色專業37門,結成師徒對子51個,進京跟崗學習77人次,創建名師(創業)工作室27個,培訓校長、教師528人次,培養種子教師107名,開展545場教學專研培訓,打造學校特色文化品牌13個……去年以來,四子王旗一中、商都縣職業中學、化德縣一中等5所學校的幫扶團隊堅持以建機制、育骨干、強保障為重點,5所受援學校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

“組團式”科技幫扶,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多虧科技特派團的指導,用了他們甜菜產業組推薦的新技術和新肥料,甜菜畝產量從3.1噸漲到了6.3噸,每畝純收益1400多元。”商都縣種植戶張小平激動地說,“產量翻番,經濟效益大增,你看我短短兩年就開上了小汽車。”

圍繞烏蘭察布市“麥菜薯、牛羊乳”六大產業發展需求,3個受援旗縣科技特派團的20個產業組通過研發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傳播新知識、培養新能手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全產業鏈技術指導,全力推動農牧業產業能級提升,幫助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團已引進馬鈴薯、燕麥、甘藍等新品種78個,攻克解決關鍵技術87項,轉化應用技術成果56項,培訓本土人才7725余人次,推動主要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8%、95%,讓農牧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變化和實惠。

自“組團式”幫扶開展以來,幫扶干部人才牢記囑托、不辱使命,扎根烏蘭察布,奉獻烏蘭察布,已然成為助推鄉村振興路上一抹靚麗的身影。而這一切仍在繼續,幫受雙方攜手同心,專家人才“群雁”齊鳴,他們正緊握飽蘸濃濃幫扶深情的如椽之筆,共同擘畫烏蘭察布鄉村振興的新圖景。(記者 劉超 通訊員 董亭)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