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宜居之城擦亮“幸福底色”

“因為就在家門口,所以每到周末或者平時下班之后我們都會在這裡打打籃球、踢踢足球,鍛煉鍛煉身體,想要散步的話,周邊還有健康步道,對我們居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說起家門口新建的健身場地,王帥一個勁兒地點頭稱贊。
寒冬時節,氣溫驟降,但在鄂托克旗烏蘭鎮果園小區東側二居委新建的健身場地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籃球場內打球的年輕人、足球場上踢球的孩子們、健康步道上散步的老年人……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
近年來,鄂托克旗始終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自第二批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緊緊聚焦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健身難、綠地少等急難愁盼問題,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深入推進烏蘭鎮舊城平房區綜合改造,持續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提升城鎮形象,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推進舊城區改造過程中,鄂托克旗住建局結合老百姓健身休憩需求,將健身、休閑等配套功能設施嵌入居民住宅區改造過程中,不斷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創新性地破解“群眾運動去哪兒”難題,新建足球場、籃球場6處,打造健身場地5處,健康步道8公裡,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健身休憩的公共服務。
居民區的美麗嬗變,是鄂托克旗城市建設的一個剪影。
城市的品質形象,一頭關系到城市的吸引力、競爭力、輻射力,一頭關聯著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鄂托克旗住建局聚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需求,深入推進城市建設品質提升行動,全面實施“城市體檢”,推動城市更新,用城市“高顏值”提升群眾幸福感。
增“園”擴“綠” 扮靚城市景觀
利用城鎮零星開放空間建成的“口袋公園”,已經成為居民運動休閑、文化娛樂的城鎮“新客廳”。在鄂托克旗烏蘭鎮,這樣的“口袋公園”隨處可見。
為進一步提升城鎮綠化水平,讓老百姓身邊的綠樹多起來、美起來,鄂托克旗充分利用征拆及黃土裸露空地,通過見縫補綠,在居民區建設7處口袋公園。
“以前這裡雜草叢生,路面也非常不平整,我們想要鍛煉身體還要走到廣場。現在口袋公園建好了,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散步、鍛煉了,累了還能在這些椅子上坐下來休息,也可以和老鄰居們一起打打牌、聊聊天,非常好。”正在幸福鄰裡口袋公園散步的葛美蓮欣慰地說。“而且,現在烏蘭鎮大大小小的各類公園隨處可見,我們的小鎮猶如一個大景區,我們的生活環境真是越來越美了。”
綠色是城市發展“高顏值”的最佳標簽。在發展過程中,鄂托克旗推廣實施將成片拆遷區打造成“城市苗圃”,通過土地“微整形”,引入常規苗木,建成城市核心區生態氧吧,為居民精心營造特色休憩空間,全面提升城市品質、顏值、氣質和居民幸福指數。
綠色是城市發展“高顏值”的最佳標簽。在發展過程中,鄂托克旗推廣實施將成片拆遷區打造成“城市苗圃”,通過土地“微整形”,引入常規苗木,建成城市核心區生態氧吧,為居民精心營造特色休憩空間,全面提升城市品質、顏值、氣質和居民幸福指數。
“咱們這個小鎮空氣好、景色也很好,散步或慢跑格外爽朗。”談及現在對鄂托克旗的感受,居民們都滿臉喜悅。
打通城鎮“毛細血管” 讓“微循環”更暢行
背街小巷作為城鎮道路中的“毛細血管”,連通著千家萬戶。張大斌在烏蘭鎮一居委居住了20多年,看著如今房前屋后整潔的環境,他由衷地感慨:“在過去,這裡有些平房都拆遷了,垃圾亂堆,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濘,根本沒法兒走,車也沒處停。現在多寬敞,巷道全部硬化了,而且劃了很多停車位,非常方便。”
城市怎麼建,人民說了算。鄂托克旗針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黃土裸露、環境臟亂等問題,通過海綿生態硬化、市政便民硬化、自然封閉處理等多種形式,累計完成15萬平方米拆遷區空地的環境整治及42萬平方米的背街小巷市政硬化,同步配套建成10公裡雨污水、供暖等地下管網,接入17.9公裡供氣管網,極大提升了舊城整體人居環境質量。
烏蘭西街是烏蘭鎮舊城區重要的一條主干道,也是現狀鎮區南北主要的排水通道,過去因征收困難一直是斷頭路,導致舊城區無法形成網格狀路網,鎮區南北排水管道無法貫通,內澇嚴重,加之周邊學校、小區較多,道路擁堵嚴重,群眾出行壓力大、效率低。
為不斷完善城市規劃,全面提升城鎮基礎設施配套,經鄂托克旗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票決,確定烏蘭鎮烏蘭西街(桃力民路—都斯圖路)道路及附屬設施項目為2023年旗人民政府民生票決制實事項目。
“烏蘭西街於2023年7月開始施工,目前已投入使用,道路長730米,雙向4車道,建成后進一步減輕了上下學高峰期的交通壓力,方便居民出行。”鄂托克旗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趙曉強介紹說。
兩年來,鄂托克旗住建局累計打通鎮區9條斷頭路,總長度3.6公裡,鋪設雨污管網5.3公裡,舊城區地下綜合管網全覆蓋,道路通行更便捷,城市內澇得到極大改善。
一條條新建道路、一項項配套設施,接通的是鄂托克旗的地理空間,改善的是居民的生活環境。如今,烏蘭鎮的城市路網更加完善,居民出行可選擇路徑更加豐富。城鎮“毛細血管”的不斷優化,大力提升了城鎮承載能力,也為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鄂托克提供了有力支撐。
實施“老舊改” 百姓幸福感“舊地升溫”
飛線消失了、停車位規范了、垃圾不再亂放了……走進烏蘭鎮各老舊小區,迎接居民的是平坦干淨的柏油路、整齊劃一的停車位、科學布點的監控設備及粉刷后煥然一新的住宅樓。看著眼前的這些新變化,住在這裡的居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我從小區剛建成就入住了,一開始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現在,路面重新硬化、單元門換新、新增了電動車充電樁,完善的很到位。”家住烏蘭鎮風華豪園小區的業主李兵說。
近年來,鄂托克旗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優化城市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居住品質為目標,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環境整潔、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區。
“在維修改造工作中,我們本著節約高效的原則,能改不建、能修不換,通過召開征求業主意見座談會,有針對性地對居民小區的道路、外牆面、樓道、單元門等公共部位和公共設施進行維修。通過維修改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居住環境進一步提升。”鄂托克旗保障性住房和房產交易中心工程項目負責人姬保軍介紹說。
城市建設水平和治理能力,代表著城市的形象,關系著百姓的幸福生活。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幸福在這裡,鄉愁亦在這裡。鄂托克旗正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人人心向往之。(越祖鵬、李寶峰、齊建東)
來源:鄂托克旗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