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固陽—正北黃芪之鄉”迎來新機遇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黨參等9種新增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公告》,經安全性評估及試點生產經營,將黃芪等9種物質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這意味著,包頭“固陽黃芪”將迎來發展新時代。
固陽縣地處陰山北麓、北緯41°黃金緯度帶,土壤質地獨特,高原氣候冷涼,日照充分,晝夜溫差大,是最適宜黃芪生長的環境。所產黃芪纖維細、粉性足、味道甜,而且有效成分含量多。
固陽採集野生黃芪的歷史在千年以上,種植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地農戶種植經驗豐富。2023年固陽黃芪種植面積達11.2萬畝,為自治區種植黃芪面積最大的縣,佔到全國黃芪種植面積的六分之一。固陽黃芪先后被農業農村部授予“農產品地理標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授予“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國“內蒙古特色農畜產品”。固陽縣被中國中藥協會授予“中國固陽——正北黃芪之鄉”稱號。
據了解,固陽黃芪品質雖好,但長期以來僅作為中藥材被世人食用,難以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也極大程度限制了固陽黃芪產業的深度發展,入選“藥食同源”一直以來是固陽人的期待。2022年4月,固陽縣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批復,作為自治區首家試點地區,開展黃芪藥食同源試點工作,2023年11月,黃芪成功列入“藥食同源”目錄。
據介紹,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固陽黃芪以散戶種植為主,種質資源處於自選、自繁、自留、自用狀態,產品以黃芪條、切片等初級農產品為主,深加工能力滯后,產業發展緩慢,帶動群眾增收弱。為解決以上問題,固陽縣探索發展黃芪產業的“固陽模式”,投資1.6億元建設佔地1200畝的黃芪產業園,建設5條黃芪產業鏈,為生產出具有高附加值的黃芪精深加工產品創造了條件。龍駒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郝尋梅說:“終於等到黃芪列入‘藥食同源’目錄的這一天了,龍駒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黃芪切片等系列新產品,終於可以正式和大家見面了。”
“固陽縣將用足用好‘藥食同源’政策,充分發揮黃芪品質優勢和品牌效應,堅持以高品質黃芪種植為基礎,以黃芪精深加工為發展方向,加快推動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固陽及周邊地區黃芪產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力爭‘十四五’末全縣黃芪產值達到20億元,實現一‘芪’富農。”固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秦丹 邸麗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