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牧草產業成為增收“綠色引擎”

2023年11月29日07:0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初冬時節,氣溫驟降。對於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草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巴彥寶力高來說,心裡格外暖和,因為這個秋天,他收獲滿滿。“合作社種植的6700畝苜蓿草和燕麥草大豐收,今年平均畝產量達到900公斤。”巴彥寶力高開心地說。

“這個場景放在15年前,根本不敢想。”巴彥寶力高說,15年來,阿魯科爾沁旗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終於找到了一條“生態生計兼顧、生產生活並重、治沙致富共贏”的現代草業發展之路。

阿魯科爾沁旗地處中國北方生態脆弱帶,干旱少雨、風大沙多是這裡的主要氣候特征。上世紀90年代已有90%的天然草牧場存在不同程度沙化退化,特別是南部阿拉迪芒哈沙帶所在的紹根和巴拉奇如德地區,草原植被覆蓋率不足10%。是名副其實的“黃土摻綠星”。

為改善這一狀況,阿魯科爾沁旗先后進行了以種植錦雞兒、檸條為主的飛播直播造林工程,以種植青貯飼料為主的小草庫倫建設等實踐,取得一定成效,但都未能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難題。

從2008年開始推廣種植優質人工牧草,15年來規劃面積已達110萬畝,種植面積68萬畝(其中紫花苜蓿51萬畝),是全國集中連片種植高效節水灌溉紫花苜蓿面積最大的縣域地區,目前,草業核心區植被覆蓋率增長到90%以上。“以前站在這裡,滿眼荒涼,沙土漫天,通過這幾年的人工種草,草場也綠了,養的牛羊也不愁飼草了。”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阿民溫都爾嘎查星源利民農牧機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格力格說。

“從野生牧草畝產量35公斤到目前苜蓿草畝產量800公斤以上,園區單位草場載畜量增加了60多倍。”阿魯科爾沁旗草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蘇勝坤介紹,目前園區每年商品草產量達65萬噸,佔國內優質商品草年供應總量的六分之一,年產值達到12億元以上。阿魯科爾沁旗相繼被評為“中國草都”“國家紫花苜蓿種植標准化示范區”。

草業的發展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截至目前,阿魯科爾沁旗51萬畝紫花苜蓿第三茬收割已全部結束,平均畝產260公斤,第三茬苜蓿草產量達到13萬噸。草業帶動了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巴拉奇如德蘇木13個嘎查村200多戶700多人走上致富路。

“種草就是種糧食,要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草業,充分發揮草的多功能性,提升草產業附加值。”今年6月30日,第六屆(2023)中國草業大會在阿魯科爾沁旗召開,國際農業教育科學院院士、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會長韓貴清提出對未來中國草業發展的期望。

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圍繞牧草種植,阿魯科爾沁旗在高端養殖、飼料加工、生態旅游等方面做文章,已形成種、養、加一條龍及衍生產業發展的綠色產業鏈條。先后引進29家企業發展牧草種植加工、規模化養殖、乳肉制品精深加工。

截至目前,阿魯科爾沁旗奶牛存欄達到5萬頭、肉牛存欄達到51萬頭,年產鮮奶26.5萬噸,萬頭奶牛養殖產業園項目、飛鶴(阿魯科爾沁)智能化生態產業園項目、地方特色乳制品產業中心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完整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並不斷豐富。

優質牧草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產業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農村牧區、農牧業、農牧民帶來多重福利。

——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優質牧草的種植,推動了阿魯科爾沁旗草畜平衡,2008年以前,退化草原平均畝產草約35公斤,通過治理平均畝產達800公斤以上,整個治理區年產優質牧草65萬噸,解決了130萬頭隻牲畜的牧草缺口問題,有效緩解了草畜矛盾,使全旗735萬畝天然草場得到休養生息。

——農牧業發展水平提升。草企業現代化的管理、標准化的操作,帶動了全旗現代農牧業逐步走進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時代,目前全旗大型指針式噴灌機1503台套、大型農用機械300余台套、機械總動力達到5.2萬千瓦。優質牧草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催生了草產品深加工、肉牛羊育肥、奶業、食品加工業等下游產業和倉儲物流、機械租賃、文化旅游等配套服務產業。

——農牧民收入水平提升。草產業發展之前,該旗草牧場流轉費每畝僅15元,目前每畝最低75元、高的達到150元,3500戶農牧民已向企業流轉或合作經營草牧場50萬畝,年人均增收4600元。在草企業的帶動下,800余戶農牧戶種草18萬畝,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1000余戶農牧民以土地入股21家牧草合作社獲得分紅,年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

小牧草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中國草都”金字招牌成色更足了。(記者 肖璐)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