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如何做大特色產業(社會雜談)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的興旺發達對實現鄉村振興有重要促進作用。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各地在選擇發展產業之時,應遵循怎樣的原則?近日,筆者在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調研“芪林雞”產業后,啟示良多。
固陽縣懷朔鎮去年首次散養“芪林雞”2萬羽,今年達4萬羽。進入初冬,“芪林雞”進入到熱銷階段,深受市場青睞,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興旺發展。“芪林雞”產業讓當地群眾享受到農牧產業振興的紅利:“芪林雞”養殖在當地利益聯結300余戶,其中受益脫貧人口189戶,涉及76個自然村。期間,當地黨支部通過領辦合作社, 讓支部“搭台”、干部“跑腿”、村民“分紅”。
“芪林雞”的熱銷首先在於特色:用拌有黃芪的飼料喂雞,是固陽縣首創。固陽縣是聞名全國的中藥材黃芪產地,產量佔全國的1/10,而黃芪又是中醫補氣良藥,素有“十藥八芪”之譽。同時,“芪林雞”採用林下養殖的方式——喂養在檸條林、梭梭林下,既保証了雞雜食的特點,又為其提供了運動場所,符合綠色散養的要求,一舉多得。此外,4萬羽散養的雞在飼料、飲水、防疫、雞舍等方面都採用了相當程度的專業化、現代化養殖方式,確保了品質、效率及效益。
特色就是銷路,市場歡迎特色。但特色並不都是現成的,需要各地創新發掘。固陽縣領導強調,開發特色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其次要有實踐精神。比如,給雞喂食黃芪這一想法很新穎,但黃芪作為根藥,如何有效利用葉、杆及碎芪,制作出適合喂養雞的飼料?這一過程需要科研人員反復研發試驗,才能拿出最佳方案。
發展特色產業應立足當地發展實際。如今,綠色消費蔚然成風,但綠色生產需要當地具備相應的自然條件。固陽縣地處陰山北麓,降雨稀少,有面積廣大的灌木林。然而,長期以來,當地的林下經濟發展不盡如人意,關鍵是缺少合適的產品。“芪林雞”是當地合理利用閑置退耕還林地,推動產業振興與生態保護共同發展的新路徑。由此可知,好的產業一定是因地制宜、立足當地的,“高大洋”未必好。
有了特色、綠色產業,如何將相應優勢利用起來,發展優勢產品?固陽縣在產銷模式上下功夫。各級黨組織發揮組織作用,搭建起“芪林雞”“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企業負責養殖、鎮村負責銷售,有效促進“芪林雞”產業鏈供應鏈的整合。
離開固陽縣前,筆者了解到,當地未來要通過“3年倍增計劃”,將懷朔鎮建成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林下養雞基地,依托蛋禽產業打造為產業強鎮。期待“芪林雞”為固陽縣鄉村振興事業發揮更大作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11月27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