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我非常珍惜來中國上學的時間”

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
2023年11月27日15:03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紫色”“葡萄”“優點”......

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第三中學蒙古14班裡。

蒙古14班共有31名學生,全部都來自蒙古國,此時,他們正在上漢語水平考試4級的課程。在課堂上,娜仁通拉嘎總是很積極地用流利的漢語回答老師的提問,甚至有時候還是老師的翻譯小助手。

正在上課的蒙古14班學生。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正在上課的蒙古14班學生。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16歲的娜仁通拉嘎來自烏蘭巴托,是班級裡的學習委員,今年九月是她疫情以來第一次來到中國上學:“這裡的老師和同學都特別友好,我非常珍惜來中國上學的時間。”

娜仁通拉嘎小學1至4年級都是在中國度過的,從小就接觸中國文化的她,逐漸地愛上了中國,要留在中國讀大學的決心也越來越堅定:“我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考上清華大學。”記者發現,娜仁通拉嘎在課桌的文具袋上粘貼了一張紙條,上面是娜仁通拉嘎用工整的的漢字書寫的激勵自己的話。

蒙古14班的班長巴圖烏拉同樣也想留在中國:“我的哥哥之前參加中國的比賽《漢語橋》得了亞洲第一名,我也想像他那樣,把漢語學好,在中國上大學。”

蒙古14班學生正在上漢語水平考試4級的課程。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蒙古14班學生正在上漢語水平考試4級的課程。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二連浩特位於內蒙古中北部,與蒙古國口岸城市扎門烏德隔界相望,是中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二連浩特經常會看到來自蒙古國的旅客、商人以及留學生。同時,二連浩特有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都面向蒙古國招生。二連浩特市第三中學自1996年開始招收蒙古國籍學生,從最初隻有5名插班學生,到今年9月一個年級招收了3個班共125名學生。

蒙古國留學生正在上排球課。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蒙古國留學生正在上排球課。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學生學好漢語,二連浩特市第三中學設置了漢語口語、閱讀、寫作、聽力等綜合課程,同時還有32項興趣班可供學生選擇。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和教師綜合教學能力,二連浩特市第三中學也經常通過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教學培訓。

此外,二連浩特市為了幫助這些蒙古國的中學生們減輕經濟壓力,每年為每人提供6000元人民幣的助學金,成績排在前20%的學生還能享受到一年13500元人民幣的獎學金。

“近年來,我校畢業學生可以說遍布在中國各地,有的已經完成學業回國步入重要工作崗位,如外資企業、金融貿易 、口岸業務、旅游服務等各行各業彰顯才華,成為促進兩國友好關系的使者。有的仍在中國上大學,學習中國文化,為中蒙友誼搭建橋梁。”二連浩特市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三杰說。

教育是構建中國和蒙古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紐帶,是促進中國與蒙古國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引擎。據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劼表示介紹:“我們設立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開展蒙古國邊防總局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項目,累計資助近2000名蒙古國籍學生和180名蒙古國邊防總局專業技術人員赴內蒙古學習深造。”

據了解,內蒙古每年有近200名師生通過短期互訪、科研考察、參加學術會議等形式赴蒙古國開展交流合作。同時還陸續開展了對蒙職業教育培訓、“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傳統蒙古文培訓等項目,與蒙方高校合作舉辦中蒙聯合國際學院、孔子學院(課堂),共建“一帶一路”中蒙生物高分子應用聯合實驗室、蒙醫藥研究中心等重點工程項目,中蒙教育合作日趨緊密。

(視頻制作:實習生孫婷)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