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文明新風拂面來

2023年11月22日07:1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一座座庭院白牆紅瓦、錯落有致﹔一條條村規民約引領文明新風、推動移風易俗……近年來,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通過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大建設,完善“草原書屋”各項功能設施,“土味”宣講走進鄉村,志願服務解決群眾需求,讓文明新風吹了起來、人居環境靚了起來、農民精神富了起來。

“草原書屋”成為群眾“精神糧倉”

走進集寧區馬蓮渠鄉三股泉村的“草原書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書架和群眾安靜看書的場景,濃厚的書香之氣浸潤著整個書屋。

三股泉村將“草原書屋”作為村民閱讀主陣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通過“草原書屋+閱讀活動”引領村民養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讓百姓在輕鬆舒適的氛圍中開拓致富新思路,在家門口就能學技術、長本領。

“為了不讓‘草原書屋’的文化資源成為擺設,我們盡量延長開放時間,即便周末也是全天開放。”三股泉村“草原書屋”管理員劉秀花說。

目前,集寧區有“草原書屋”32所,藏書8萬余冊,書籍內容涉及科技養殖、農業種植以及科學技術等。

移風易俗帶來鄉風之變

“快板打一打,聽我夸一夸,樹新風、改陋習,推崇文明好禮儀,環境衛生大家搞,早晚必須勤打掃……”近日,集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志願者來到白海子鎮小東號村,向村民宣講村規民約的意義,引導群眾從自身做起,抵制鋪張浪費、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努力營造樹新風、破舊俗的濃厚氛圍。一番說唱,讓原本生硬的規章制度頓時變得生動起來,深受村民歡迎。

“以前,村裡無論辦婚事還是喪事,村民無形中都在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現象嚴重影響著社會風氣。如今,把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曾經的盲目攀比之風逐漸銷聲匿跡。”白海子鎮小東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文對移風易俗帶來的鄉風之變頗有感觸。

為提高群眾對村規民約的知曉率和參與度,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集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通過快板說唱、入戶走訪、向村民發放宣傳單、繪制牆畫、張貼標語等多種方式開展“村規民約我踐行”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群眾知曉、理解村規民約。

環境整治引領美麗蝶變

一大早,白海子鎮泉腦村村民郝改梅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庭院打掃干淨。她笑著說:“以前我不懂什麼叫新農村,不理解為什麼要搞環境整治。現在,我家從破舊的土坯房搬到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從挑水到現在用上自來水,村裡村外整潔又干淨,我現在就住在幸福新農村裡,我要為新農村出一份力。”

過去,人們對鄉村的印象是垃圾多、禽畜糞便多。如今,在集寧區各鄉村,隨處能聽到鄉親們細數人居環境整治后的“小驚喜”,老人們更是逢人便夸村容村貌變化大。

在白海子鎮南窪村村民牛月英家,院內的廁所干淨整潔,說起村裡的廁所改造,牛月英說:“以前敞露的旱廁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改建后的廁所,讓村民享受到了像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方便、干淨還衛生。”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牛月英所說的廁所變化是集寧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集寧區始終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抓手,將廁所改造作為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舉措,積極動員村民安裝干淨、整潔、方便的衛生廁所,持續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家園。

現在,人們驚喜地看到,隨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進,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霸王河畔的集寧,正以文明典范塑造品格,使精神文明成為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強大力量源泉。(內蒙古日報記者 郭奇男 集寧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大偉)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內蒙古開展青少年殘疾人運動員選拔工作
  為進一步推動自治區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加強殘疾人運動員后備力量和人才隊伍建設,今年以來,自治區殘聯聯合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體育局深入各盟市選拔青少年殘疾人運動員,著力建立項目分布科學、年齡結構合理、新老銜接順暢的優秀運動員梯隊。 “今年,我們赴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呼倫貝爾市等地開展了青少年殘疾人運動員選拔工作,主要為田徑、舉重、冰雪、乒乓球、羽毛球、盲人柔道等項目選拔后備人才,共對300余名殘疾青少年進行了選拔測試,通過體能測試等環節對殘疾人的身體素質進行細致了解,將有運動潛力的殘疾人登記在冊,並就殘疾人專項訓練、科學運動等方面進行了專業指導,初步達成培訓意向105人,通過選拔的運動員將有機會參加自治區組織的統一試訓,備戰2025年全國殘疾人運動會。…
2023年“一帶一路·光明行”蒙古國行動視光學培訓班開班
  11月20日,2023年“一帶一路·光明行”蒙古國行動視光學培訓班在呼和浩特市開班,來自蒙古國的10名眼科醫生將在內蒙古朝聚眼科醫院和溫州醫科大學接受為期4周的培訓。 據悉,培訓班將通過理論學習、跟崗實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讓學員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搭建雙方視光學領域交流合作的橋梁,進一步鞏固深化兩國紅十字會人道合作成果,造福更多群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