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鄂爾多斯: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譜寫水土保持新篇章

2023年11月17日15:38 |
小字號

“治黃百難,唯沙為首。”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進入汛期,由於暴雨沖刷,大量泥沙從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中匯流入河,泥沙淤積在下游河道,致使河床抬升,呈現出“善淤、善決、善徙”的特點,導致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鄂爾多斯市地處黃土高原和黃河上中游,氣候干旱、植被稀疏,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國家級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地區。多年來,鄂爾多斯市水利局依托重點治理項目,積極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先后精心組織實施了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晉陝蒙砒砂岩區沙棘生態減沙工程、黃土高原淤地壩試點工程、淤地壩除險加固工程、攔沙換水試點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項目。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81萬平方公裡,建成淤地壩1814座,水土保持率達到61.4%。水土流失面積由1995年的71159平方公裡減少到2022年的33581.37平方公裡,減少了52.8%,土壤侵蝕由高強度向低強度轉變,以輕度侵蝕為主,實現了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進一步筑牢了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堅持資金投入的持續性和多元性

強化政府投入。在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的同時,每年將征繳各類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補償費的80%返還用於全市水保水利工作,並每年安排2億元左右補償費實施水保工程,形成了穩定的投資機制。強化水土保持監測。在黃河流域率先開展入黃泥沙監測,建成十大孔兌17處入黃泥(風)沙監測站和12處生態效益監測點,聘請清華大學和中國水科院研究全市入黃泥沙量和輸沙規律﹔連續五年開展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發布水土保持公報。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採用水保補償費補助形式,捆綁各級財政、企業和社會資金,累計投入水保補償費5.17億元,撬動企業和社會投資8.77億元,建成返還治理亮點工程52處,形成了全社會、各行業共同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的良好局面。

堅持治理模式的科學性和創新性

精准治理風沙區。庫布其沙漠採取“先易后難、由近及遠、鎖邊切割、分區治理、整體推進”的治沙方略,建設生態治理示范區。毛烏素沙地採取“庄園式生物經濟圈”的治理模式,形成以林、草、料、水、機五配套為中心的一家一戶庄園式生態經濟圈。系統治理丘陵溝壑區。採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相結合,治坡和治溝相結合、生態移民與封禁保護相結合的措施布局,從梁峁、山坡、台地、溝坡、溝道形成五道立體防線。創新治理關鍵節點。在全國首次試行攔沙換水試點工程,投資6.43億元,在十大孔兌中的西柳溝和黑賴溝新建攔沙壩151座和1處引洪滯沙工程,年置換水量2800萬立方米。建立生態項目“以獎代補”治理機制,印發了以獎代補試點方案,在達拉特旗、杭錦旗先行先試,由農牧民、合作社、村集體實施,建立起與農牧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調動項目區農牧民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的積極性。推進淤地壩報廢銷號,率先出台小型淤地壩報廢銷號指導意見,累計安排800萬元資金,對90座達到淤積高程的小型淤地壩報廢銷號。試點開展淤地壩新材料新技術示范,由黃河勘測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和施工的4座高標准免管護淤地壩,目前已完成3座。

堅持治理舉措的帶動性和融合性

水保+鄉村振興。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對村庄進行綠化美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治理面源污染,達旗王愛召等15個村庄實現了村美、宜居、宜業。實施節水水源工程,合理安排經果林、飼草料基地、藥材等,依托生態資源引導農牧民發展飼草料加工、養殖業、藥材種植等產業,真正將水保工程建成產業項目、富民工程。水保+城鎮化建設。按照城建規劃,大力發展城市水保,建成鄂托克旗水土保持示范園等12個城市水保項目,有力助推了城鎮化建設。水保+旅游業發展。水保項目資金捆綁旅游項目、村集體和企業資金,建成鄂托克旗陶力民等5處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和烏審旗神水台村等4處鄉村旅游點,有力推動了旅游業發展。

堅持監督管理的精准性和實效性

實行全覆蓋檢查。2023年,開展全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大檢查,建立問題台賬,限期整改。監督檢查市批項目108個,下發監督檢查意見61份。對逾期未整改的10家單位進行了集中約談,將1家單位納入信用監管“重點關注名單”﹔抽查檢查部批項目9個、廳批項目18個、旗批項目56個。實行“雙隨機”檢查。2023年,市水利局聯合旗區,隨機抽取12名行政執法人員,對隨機抽取的6個生產建設項目開展了水土保持“雙隨機”檢查,並下發現場整改意見。實行圖斑監管。完成了2022年127個遙感圖斑問題的整改銷號﹔完成了2023年338個遙感疑似圖斑的核查,208個遙感疑似圖斑的認定工作。實行聯合查處。充分發揮鄂爾多斯市“流域管理+行政執法+刑事打擊+檢察監督+司法審判”水行政執法與司法協作機制作用,市水利局與市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四部門開展了聯合檢查。實行聯合收費。出台補償費實施細則,與能源部門在核定煤炭、天然氣運行期補償費工作中加強協作,按照補償費劃轉政策督促繳納義務人及時向稅務部門繳納,保障了補償費足額按時繳納。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黃河鄂爾多斯段的環境得到了明顯改觀,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正在由“黃中找綠”向“綠中找黃”轉變,這種“綠肥黃瘦”的景色,不僅使黃河煥發新生,也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讓母親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帶著鄂爾多斯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效,厚植著鄂爾多斯市產業轉型的生態底氣,正浩浩東傾、踔厲前行。(張強、達古拉、高文浩)

來源:鄂爾多斯市水利局供稿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