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赤峰市: 借“風”借“光” “碳”尋綠色之路

2023年11月17日12:03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支持內蒙古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快落實“五大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日前,筆者走進內蒙古赤峰市,看綠色發展、“碳”尋新路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秋末初冬,冷風颼飗。內蒙古赤峰市,寒流襲來氣溫劇降,風卷葉落洒滿街頭。與室外相反,迎著冷風步入赤峰市熱電廠廠房,暖暖的熱氣扑面而來。在機器的轟鳴聲中,生產電力的同時,產生的熱能也在源源不斷得輸入到千家萬戶,保障居民溫暖過冬。

在熱電廠儲煤倉,正在進行機械自動輸煤入倉。雖然西北風勁吹,但全封閉的儲煤倉未見煤塵飄散。“全封閉儲煤場建好以來,確實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即使就是這種大風天,也不影響正常作業。”赤峰熱電廠總工程師臧志介紹說。

在生產中,赤峰熱電廠的污水也基本實現‘零’排放,每年生產正常使用中水近300多萬噸,冷卻廢水通過廠區的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再度循環利用,而且還對余熱進行回收再利用,在有效保障熱電機組正常運行的同時,也實現了生產成本的開源節流。

赤峰熱電廠作為一家熱電聯產企業,承擔著市區9家工業企業的工業蒸汽供應和中心城區1000萬平方米的居民冬季採暖任務。“在充分保障好民生工作的同時,我們也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自加壓力,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積極推進節能降碳,降低污染物排放,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赤峰熱電廠總工程師臧志說道。

赤峰市生態環境局紅山區分局監察四中隊隊長楊熙介紹,“近年來,企業對機組進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同時,積極謀求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展,現在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今年年底就能實現投產,風電項目計劃明年底投產,這樣一來實現能源上的優勢互補,有助於企業更好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能源要“新”,生態要“綠”。作為新能源富集區,赤峰市是全國第一個地市級百萬千瓦風電基地。推動全市“雙碳”工作,赤峰市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項目落地,加快建設蒙東地區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和氫能綜合生產應用基地。截至2022年底,全市電力總裝機1222.04萬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達到660.55萬千瓦,佔比達到54%以上。《意見》圍繞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支持呼倫貝爾、興安盟、赤峰等地區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赤峰市“搶抓新能源發展‘風口’,圍繞國家、自治區戰略布局和產業定位,加快推進新能源多場景應用、全產業鏈發展。”對此,赤峰市有的放矢,持續發力。《中共赤峰市委員會 赤峰市人民政府關於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赤峰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對全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提供了“指南”。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繪制發展藍圖,形成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與高質量發展相協調、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合、與節能減排相協同、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統籌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新格局。赤峰市生態環境局統籌推進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摸清全市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結構及趨勢,啟動了2021年度、202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完善赤峰市“1+N+X”政策體系文件,編制完成《赤峰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形成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形成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工作格局、助力建設美麗赤峰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赤峰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已通過市政府黨組(擴大)第8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在提請政府印發。

積極推進全市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參加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赤峰市完成22家全市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02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並進一步做好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相關基礎工作。持續加強建材有色、鋼鐵、化工、石化、航空、造紙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排放數據報告和核查工作,夯實數據基礎。全力配合自治區開展碳排放履約周期的配額分配,提升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和參與碳交易的能力,監督企業在履約周期中按期完成履約,全力助推做好全國碳市場第二履約周期管理工作。

“我們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落實‘五大任務’,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堅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赤峰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英男說。(楊愛群、李俊偉)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