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借光治沙”讓大漠生金

2023年10月30日09:0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如何推進產業治沙?就是要和沙漠爭地盤。我縣實施‘借光治沙’模式,堅持治沙和致富相結合,讓大漠生金。”10月20日,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韓應聯說。

  韓應聯口中的“借光治沙”是將光伏發電與四翅濱藜、梭梭等種植有機結合,以“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方式,推進產業疊加發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金秋十月,在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巴音溫都爾嘎查,佔地2.54萬畝的光伏電站項目區內,工人們正在鋼架上安裝光伏板,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為沙漠披上了一層巨大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

  光伏板下,整齊排列的草方格內栽種的四翅濱藜、梭梭等植物已有一尺多高,正在隨風搖擺,為光禿的沙漠增添了不少綠意。

  “光伏電站項目3月18日開工建設,總投資58.3億元,東西跨度約8公裡,南北跨度約2.6公裡,項目預計12月底並網發電,可實現年發電量17.5億度。”巴彥淖爾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基建工程部負責人袁偉軒說,項目主要特點是“光伏+生態治理”一體設計、同步實施,最終實現光伏產業與生態治理有機結合。

  “為了給生態治理和機械化作業留下充足的空間,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光伏板的前沿距地面高度不低於1.8米,光伏陣列前后的距離不小於12米,使板間作物正常生長和光伏發電互不影響,以此提高治理區植被覆蓋度,強化防風固沙效果。”袁偉軒說。

  據磴口縣官方測算,板上光伏運行周期內年發電小時數1800小時以上,收益率大於8%,板下種植的四翅濱藜和梭梭接種肉蓯蓉后,畝均效益達到1200元以上。

  磴口縣位於巴彥淖爾市西南部,東臨鄂爾多斯高原、南依黃河、北靠陰山、西部是浩瀚的烏蘭布和沙漠。全縣面積3677平方公裡,其中烏蘭布和沙漠面積2840平方公裡,佔該縣總面積的77%。近年來,當地不斷豐富拓展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大力推進產業治沙,通過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種植四翅濱藜、梭梭等植被實現防風固沙。

  “我們在光伏電站項目區試種了四翅濱藜和梭梭,目前生長情況較好,預計種植梭梭等植物近3萬畝,3年后再接種肉蓯蓉,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增收。”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負責人魏均說。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來到該公司的梭梭林種植區,魏均邊指導工人採挖肉蓯蓉邊介紹種植經驗:“沙漠裡最適合種梭梭,它的根系可以蔓延幾十平方米,防風固沙效果特別好。梭梭根部可以接種肉蓯蓉,具有可觀的經濟價值。今年預計採收肉蓯蓉400多噸,實現經濟收入1000多萬元。我們也在申報肉蓯蓉種子審定和開發藥材加工產業,做好生態產品價值轉換。”

  讓大漠生金,磴口縣經過幾十年的摸索,走上一條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曾經寸草不生、人跡罕至的沙漠腹地,如今充滿了希望與生機。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空中光伏板+地上梭梭林+地下肉蓯蓉+林下家畜禽’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修復共同體,規劃建設30萬畝有機中蒙藥材種植基地,逐漸形成以肉蓯蓉為引領的百億中蒙藥材產業。”魏均望著眼前的沙漠信心十足。(記者 薛來 梅剛 參薩爾 圖古斯畢力格 薄金鳳 見習記者 高輝)

  (巴彥淖爾日報 周悅 磴口縣融媒體中心 馬超峰參與採訪)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