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農田裡的“智慧”

2023年10月24日08:5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田間氣象站。

  “嘀嘀,嘀嘀……”手機發來缺水預警提示,楊永剛掏出手機,打開“智慧農業雲平台”,根據預警提示找到缺水地塊,輕輕一點對應位置的放水開關,田地裡便傳來了嘩嘩的流水聲……近日,記者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城關鎮蓿亥村巴彥淖爾農高區智慧農場,親眼看見了何為“智慧農業”。

  “智慧農場採取水肥一體化灌溉,當監測系統顯示土壤濕度不夠時,我就通過手機對預警區域進行定時定量灌溉。”智慧農場技術員楊永剛說,“現在一個人加上一部手機就可以輕鬆搞定多畝地的灌溉。”

  在基地的中控室裡,試驗田內的情況實時顯示在電腦屏幕上,一張張動態曲線圖記錄著即時空氣溫濕度、土壤墒情等信息。一旦有需要,就能自動執行灌溉等操作。農田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網絡或手機遠程操作,實現灌溉施肥自動化。數據顯示,相較於傳統灌溉,畝均節水40%、節肥35%,有效解決河套灌區農田灌溉精准性差、用水效率低以及面源污染等突出問題,為農業節水增效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智慧農場僅僅是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萬畝高效節水智慧農業示范園區的一部分。”臨河區城關鎮黨委書記孟良介紹,“園區以打造農業智慧灌溉先行區、引黃滴灌示范區、面源污染防治樣板區,農業技術試驗示范區為目標,聯合科研院所建設智慧農機、智慧灌溉、智慧植保、智慧氣象四大功能,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讓農民種地越來越輕鬆。”

  在智慧農機展示區,記者看到平整、播種、施肥、管理、收獲等各環節的農機全部搭載北斗衛星導航。基於北斗的精確導航技術,土地利用率、出苗率平均提高5%-10%,施肥量減少5%以上,畝均增產10%以上,經濟效益實現綜合提升。

  據孟良介紹,智慧植保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控、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解決農作物病虫草害精准管理等關鍵問題。“植保無人機不僅僅是打農藥,而且還有數據收集、監測等作用。該系統通過地面遙控或GPS飛控,實現智慧農業噴洒藥劑作業。”他說,“智慧灌溉由中國農業大學聯合鎮政府及企業共同合作建設,利用農田作物水信息智能感知技術、作物水系統模擬與仿真技術、灌溉智慧決策與控制技術等多項高新技術組成。智慧氣象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等的應用,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分析、判斷和行動能力的系統,提供智慧化的氣象服務。”

  數字技術貫穿農作物耕、種、管、收各個環節,推動了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使農業生產更精准、更高效,發展動力更強勁。“我們將持續發展智慧農業,以科技賦能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節本增收。”孟良信心十足,“下一步,智慧農場還將向無人農場過渡,加強農機裝備的智能化水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臨河力量。”(記者 薛來 圖古斯畢力格 薄金鳳)

  (巴彥淖爾日報 張杰 王瑾瑜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 鞏蓓 楊永旺 劉歡參與採訪)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