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北疆文化”品牌 釋放城市發展活力

海勃灣城區一角。海宣 攝
海勃灣區社區文化藝術節。海宣 攝
海勃灣區“國學新力量”宣講團走進校園宣講。王鑫 攝
學習雷鋒爭做榜樣在海勃灣區蔚然成風。高瑞鵬 攝
海勃灣區“母親河之旅”馬拉鬆賽道。高博 攝
海勃灣區首屆社區睦鄰文化節。賀雅君 攝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與靈魂,也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核心體現。近年來,烏海市海勃灣區不斷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力打響“北疆文化”品牌。隨著文化活動持續深入開展、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藝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旅體深度融合,文化已經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脈,改變著海勃灣區的城市氣質。如今,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兩個打造”工作的助力下,海勃灣區全力以文潤城、以文鑄魂、以文化人,用實際行動展新形象有新作為,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力量。
堅持惠民潤心 點旺城市文化煙火氣
9月6日,熱熱鬧鬧的海勃灣區首屆社區睦鄰文化節暨首屆濱河街道鄉村文化節在中河源社區廣場開幕。
開幕式現場,歌伴舞、二人台、秧歌等富有“文化味”“農味”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紛呈的演出引得台下觀眾掌聲陣陣。除了文藝表演,現場還舉辦了鄉村文化大集,助推了農區農副產品銷售。
此次文化節通過一系列主題活動,把睦鄰文化的種子“種”進千家萬戶,有力推動“陌鄰”變“睦鄰”,推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性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今年,定期舉辦的“樂林便民集市”讓林蔭街道居民也享受到了滿滿的文化味。這場“文化大集”通過文化演出、現場義診、政策宣講、特色農產品展銷、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讓居民在家門口感受生活的便利和幸福的煙火氣,受到居民一致點贊。
今年盛夏,已舉辦二十四屆的海勃灣區社區文化藝術節成為了群眾心中叫得響的文化品牌。活動中精彩上演的舞蹈、歌曲等演出形式不光為大家獻上一道消夏文化大餐,也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海勃灣區努力打造的全民參與、百姓共享的文化氛圍。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如今,像這樣的品牌文化惠民活動極大豐富著居民們的日常文化生活,也讓大家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定期舉辦的各類活動讓我們生活的‘文化味’十足,平時我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品味文化大餐,享受美好生活。”林蔭街道居民王義娥說。
近年來,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區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結對幫扶、藝術研學、群眾座談等方式,不斷完善市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聚焦存在短板,強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打造人民公園西湖城市休閑書吧,舉辦文藝演出、紅色電影、免費閱讀等公益活動﹔推動區文化館功能室裝修改造,將北方家居文化博物館打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完善賞石閣基礎設施和木藝工作室,滿足大眾文化生活需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開辦市民文化學校,讓群眾實現了“不用花錢、在家門口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豐富的公益文化培訓”的願望,通過“專業式”藝術輔導,讓藝術夢飛入尋常百姓家。目前,學校已由2015年成立之初的12個專業29個班1030名學員,發展到現在的17個專業50個班1900余名學員,年參加藝術培訓達6萬余人次,群眾生活真正因為藝術的點亮而變得更加精彩。
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海勃灣區還著力打造了“一刻鐘社區文化圈”,通過合理配置現有文化體育資源、不斷健全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逐步形成涵蓋文藝演出、場館開放、文藝輔導培訓、圖書借閱服務、文創產品展示等文化服務要素的全覆蓋,逐步提升“一刻鐘社區文化圈”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品質。
“現在的幸福生活不僅體現在吃得好、住得好,更多地體現在讓我們有了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居民張強幸福地說道。
今年3月,海勃灣區還成立了由7名中小學語文教師組成的“國學新力量”宣講團。平日裡,隊員們深入聯系村、社區、機關、軍營、學校、企業,開展“六進”宣講,他們的宣講創新性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理論相結合,宣講方式貼近群眾、寓教於樂,不再讓國學經典“難學難懂”,而是做到了貫穿古今、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將中華傳統文化、黨的創新理論、中國故事講深講活講透,讓居民“聽得懂、學得進、弄得通”,掀起海勃灣區學習國學“新熱潮”。
聚焦“兩個打造” 構筑全民共有精神家園
走進位於海北街道的雷鋒精神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榜樣的力量讓人肅然起敬。這是海勃灣區第一家雷鋒精神主題展陳場館,基地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00平方米,自2023年5月起常態化開展“講述雷鋒故事 弘揚雷鋒精神”主題展覽。展覽通過海報、書籍、挂圖、郵票、明信片、紀念章、塑像等400余件展品,記錄了雷鋒同志不平凡的短暫人生、雷鋒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各地學雷鋒活動的生動實踐。
“叔叔阿姨你們好,今天我來為大家講一講雷鋒的故事。雷鋒的生命雖然停留在了22歲,但他的精神是永恆的…… ”走進海勃灣區第十三幼兒園,處處洋溢著活力與生機。該園把學雷鋒融入到日常園所生活中、園所文化建設中,用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和可以理解的方式,讓幼兒了解雷鋒事跡、理解精神要義,從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如今在海勃灣區,學雷鋒活動已經融入日常、化作經常,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走深走實,更多的行業、組織、群眾參與到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中,全民主動參與的氛圍漸漸濃厚。
“平日裡,熱心的志願者像雷鋒一樣為我提供幫助,讓我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關愛。”盛世社區居民譚萍點贊道。
聚焦“兩個打造”,海勃灣區實施“雷鋒學校”打造項目和文藝精品創作項目,打造“雷鋒學校”7所,建成“雷鋒小廣場”“雷鋒愛心書站”“小雷鋒義工站”“雷鋒學堂”“文化長廊”等陣地10處,開展“唱響雷鋒我最棒”“雷鋒故事我來演”等多場系列主題活動,學習雷鋒爭做榜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與此同時,圍繞“兩個打造”,以弘揚“黃河文化”“傳統文化”為主題,進行歌曲、快板、舞蹈、詩朗誦等各類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力爭把最優秀的精神食糧送到老百姓的身邊,及時傳遞黨的好聲音。
9月22日,在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舉行的內蒙古首屆“村歌嘹亮”大賽上,來自海勃灣區的歌唱演員白思宇以一首《遇見最美海勃灣》贏得了在場觀眾滿堂喝彩,獲得了內蒙古自治區“村歌嘹亮”優秀歌曲獎。此歌曲為海勃灣區文聯打造的原創歌曲,歌曲曲調優美、節奏靈動、唯美動聽,被老百姓們爭相傳唱,唱出了對烏海的深情厚誼,更唱出老百姓的心聲和願景。
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符號,結合地域特色和亮點,創作了一系列歌曲、書畫、曲藝等文藝精品,其中,《遇見最美海勃灣》成為膾炙人口的歌曲,曲藝《大美中華人人愛》《話中國》將祖國的悠久歷史和大好河山展現得淋漓盡致。
聚焦“國旗”“國歌”等國家形象符號元素,開展國旗法宣傳教育以及“我和我的祖國”愛國歌曲學唱等系列主題活動,在海勃灣區中小學校各班級實現“實體國旗進教室”全覆蓋目標,引導廣大師生把致敬祖國、歌唱祖國、祝福祖國、報效祖國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創作舞台劇《坐上高鐵去北京》,展現各族群眾心向祖國、心向黨,向往到首都北京看看的美好願望。
圍繞語言文字符號,聚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了“講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培訓、“書寫規范漢字,傳承中華文明”漢字聽寫大會、“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誦讀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宣傳推廣等系列活動,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更為廣泛充分地應用。
海勃灣區還聚焦黃河文化,創作舞蹈《鳳翎舞漠》、情景劇《沙漠看海》《這邊風景獨好》等舞台作品,探索黃河文化和旅游項目融合發展,推動黃河文化育民惠民利民﹔聚焦長城等元素創作快板《大美中華人人愛》,抒發各族群眾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
釋放疊加效應 “文旅體+”融合發展生機勃發
前不久,一場“愛上母親河 跑出幸福路”烏海“母親河之旅”馬拉鬆賽在海勃灣區“母親河之旅”馬拉鬆賽道火熱開跑。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500名選手以燃燒的熱情、鏗鏘的步伐,在“母親河”的相伴下奮力奔跑著。
比賽當天伴隨著開賽槍聲的響起,選手們沖出起跑線,在平坦的賽道上感受沿黃無限風光,選手們意氣風發,在奔跑中不斷超越自己,以激情馳騁賽道,共享運動帶來的歡樂與喜悅。
今年,海勃灣區以沿黃公路為基礎重點打造了這條賽事道路,隨著“母親河之旅”馬拉鬆賽道的建成,這條道路不僅能夠承接體育賽事的舉辦,同時對展示海勃灣區城市形象,進一步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海勃灣區將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沿黃區位優勢,繼續聚焦體育+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以全民健身為重要抓手,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向全社會傳遞綠色、健康、低碳的時代新風尚,讓市民朋友在健身休閑的同時享受到美麗的風光。”海勃灣區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黃靜介紹道。
海勃灣區地處黃河“幾字彎”黃金區域,集“沙、海、山、城”於一體,現有14個A級旅游景區,如何將境內的文旅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
近年來,海勃灣區積極融入自治區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帶建設,不斷推動黃河流域文化旅游一體化建設,依托自然資源稟賦,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發展,通過拓展開放空間、擴大農業生態產業影響、完善交通路網、優化景觀環境等多種方式,豐富水岸活動,疏通沿線交通,貫通沿黃景觀帶與城市腹地的交通銜接﹔實施海勃灣區山河連城活力旅游健康步道工程,此項目串聯黃河、鳳凰河、鳳凰山,以步道為導向,提升沿線景觀帶和生態城市形象﹔在金沙灣景區舉辦“豐富旅游內容,發展旅游經濟”為主題的民俗非遺系列活動,搞活旅游市場,促進旅游經濟﹔積極打造研學旅行基地,制定符合青少年研學內容的“一日游”“兩日游”等活動的旅游路線,讓青少年可以“游”中“學”,“學”中“游”,不斷滿足市民在旅游方面更高層次需求,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海勃灣區還找准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結合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蒙根花、金沙灣、烏海湖等重點景區開設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專營店,努力提高文化在旅游產業鏈中的收益比重﹔組織支持各類文化企業參加國內外文化產業博覽會和自治區文博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展示展銷交流和貿易平台﹔面對家庭型、學習型、專業型的度假需求,打造王元地村為鄉村旅游示范點,將文化內容和創意設計融入新旅游項目,不斷探索公共文化和旅游高品質融合發展之路﹔策劃舉辦文創產品創新設計大賽,通過整合創新創意要素,促進“文創內容”與“產品載體”相結合,釋放文創產業融合性、附加值高的優勢,促進海勃灣區文化旅游建設。
與此同時,著力推進景城一體化,全力打造“體育+商業+文旅”綜合業態融合化發展,不斷推動黃河流域文化旅游一體化建設。
“現在的景觀道建得多寬敞啊,不光有騎行的,還有健身的、攝影的,騎行在其間心都在蕩漾!”騎行愛好者喬峰說。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接下來,海勃灣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自治區、烏海市相關工作部署要求,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持續擦亮“北疆文化”品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貢獻新力量。(郝飚 畢曉敏 鄧文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