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開幕

人民網呼和浩特10月14日電(富麗娟、實習生楊光)10月14日,首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在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開幕。
首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開幕現場。實習生 楊光攝
藝術展分三個篇章展出58件國內外經典雕塑作品、100件專項征集入圍作品。同時,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及呼和浩特雕塑藝術園也於當日開放,將進一步豐富當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篇章“藝術經典 時代交響”共展出國內外經典雕塑作品58件,作者包括藝術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方大師,如阿歷山德羅斯、米隆、米開朗基羅、羅丹、馬約爾,有法蘭西藝術院和佛羅倫薩藝術研究院院士讓·卡爾多、朱塞佩·卡洛納西、馬塞洛·瓜斯蒂、安東尼·彭賽、加布裡埃爾·佩魯吉尼等,還有代表東方文化的一批雕塑大家。
第二篇章“文明之境 映照相輝”,以“文明互鑒、命運共同”為創作主題,聚焦反映出藝術家們不同文明間的互學互鑒,涵蓋了一系列精彩而多元的雕塑作品,包括絲綢之路歷史、新時代“一帶一路”合作精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凸顯了文明融合發展的多彩文化。
第三篇章“中華文化 博大和合”,以“中華文化、交融魅力”為創作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歷史與文化傳承、民族交流與和諧共存、現代精神與發展願景為題材,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麗多彩,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精神偉力。展覽還設置了獨立展出單元—長征組雕,中國美術館組織創作的大型作品《長征組雕》生動展現了長征故事,傳承並弘揚了革命精神。
同步開設的“守望北疆”內蒙古雕塑藝術展廳,從涵蓋內蒙古自治區自然風光、民俗風情以及民族和諧的日常生活著手,用84件豐富多彩的雕塑藝術品,展現了內蒙古自然風貌之美、地域民族風情之美和民族團結之美。
展館現場圖。劉清羽攝
展館展品圖。實習生 楊光攝
展館展品圖。實習生 楊光攝
展館展品圖。實習生 楊光攝
近年來,呼和浩特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創建國家文化旅游消費示范市,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積極塑造城市精神,重點建設了呼和浩特市國際雕塑園、雕塑藝術館,打造形成了以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美術館以及呼和浩特市雕塑藝術館為“龍頭”,以呼和浩特市國際雕塑園以及草原絲綢之路公園為“主干”的5.6公裡“文化軸帶”。
呼和浩特市國際雕塑園。劉清羽攝
呼和浩特市國際雕塑園。劉清羽攝
呼和浩特市國際雕塑園。劉清羽攝
呼和浩特市國際雕塑園。劉清羽攝
時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在“美麗青城、草原都市”,舉辦首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通過雕塑藝術這一特定的文化載體,展示這座城市與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面貌,彰顯包容開放的文化格局。
首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主題,從多種角度,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材質方式,,塑造了形態各異的藝術形象,展現出國際文化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以及多民族融合的多彩文化,彰顯出新時代藝術與文化交融的無窮魅力。
展館展品圖。劉清羽攝
展館展品圖。劉清羽攝
展館展品圖。劉清羽攝
展館展品圖。實習生 楊光攝
新落成的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位於新華大街以南,烏蘭察布路以北,絲綢之路大道以西,丁香路以東,北連自治區博物院、東臨自治區美術館、南接絲綢之路文化公園,充分依托原有地貌地形而建,整體建筑風格含蓄,項目佔地面積7.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規模位居全國第三。
同期正式亮相的呼和浩特國際雕塑園,首期選址為草原絲綢之路公園的B區,南北長約1.2公裡,佔地面積26公頃,通過主題規劃、分區展示,分三個區域落成46件國內外經典作品,國際雕塑作品園包含亞歷山德羅斯的《米洛斯的維納斯》、羅丹的《思想者》等在世界雕塑史上裡程碑意義的經典大師作品16件,活躍在當今世界雕塑屆的法蘭西藝術學院院長阿巴吉的作品《上船》、意大利藝術研究院院長托馬索的作品《和諧的形態》等國際大師作品,通過國際大師作品展現多元文化內涵。中華智慧園甄選出國際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教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5件,包括在聯合國總部展覽的作品《問道》、坐落在希臘雅典核心地帶的古市集遺址作品《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每件作品均是大師代表之作。中國名家雕塑園集合國內老中青三代雕塑名家作品共25件,不僅有當代雕塑界代表性藝術家經典之作,如韓美林的《牛》、李象群的《永恆的旋轉》等,也有當代雕塑界具有廣泛影響的作品,如武定宇的《草原母親》等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作品,所選作品均在國家級重要展覽參展獲獎。
展館展品圖。實習生 楊光攝
展館展品圖。實習生 楊光攝
首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舉辦、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開館以及呼和浩特國際雕塑園的落成,不僅將優秀雕塑作品落戶首府呼和浩特,也將文明之美、文化之美、藝術之美帶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切實提升了人民的滿意度和幸福度,進一步豐富了現代化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內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