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興安盟:庭院“小”經濟撬動鄉村“大”振興

2023年10月13日17:31 | 來源:興安日報
小字號

紫皮蒜喜獲豐收

天甲粉條工人正在包裝產品

村民裝運庭院裡種植的黑木耳

村民查看庭院水稻長勢

大棚油桃結果了

採收庭院黃瓜

村民收割庭院辣椒

朝鮮族村民制作辣白菜

牧民制作奶食品

村民正在喂牛

  深秋時節,沃野良田漸漸退“綠”,披上了豐收的“金黃”。在興安盟,豐收的希望不隻蘊含在大田中,“不起眼”的小庭院也別有一番風景。

  干淨的農家院裡栽滿了辣椒、水稻、黏玉米、沙果,蔬菜水果大棚裡傳出游客的歡笑聲,家禽三五成群正悠閑覓食……

  近年來,興安盟結合當地實際,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全力打造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村民在房前屋后開辦“養殖場”“採摘園”“果園”,美了環境,鼓了腰包。

  方寸地變“聚寶盆”——村民富了

  庭院經濟別小看,一畝能頂十畝錢。在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哈日礎魯嘎查村民王秀芝家的園子裡,一排排黑木耳菌棒整齊地擺放著。自2017年開始,在扎賚特旗瑞秋農牧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王秀芝開始在自家庭院裡種植黑木耳,收入是原來的十幾倍。“我們園子種滿黑木耳,純收入能有七八萬元,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王秀芝高興地說。

  一間小小的庭院,激活了沉寂的鄉村。近年來,興安盟立足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動員引導農牧民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土地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讓昔日不起眼的農家小院成了致富的“聚寶盆”,巧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在義勒力特鎮黃家店嘎查,村民武佰林家的農家小院格外引人注目,庭院裡的水稻泛著金黃,微風輕拂,稻浪飄香。“我這園子大概有2500平方米,預計今年水稻畝產1000多斤,又是一個豐收年。”村民武佰林滿是喜悅地說。

  近年來,興安盟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利用庭院有限空間,通過發展“短平快”增收項目,把發展庭院經濟與鄉村振興、促農增收結合起來。僅2022年,興安盟就打造庭院經濟示范村116個,扶持10余個特色種植產業,帶動1.25萬戶農民增收。

  農家院變“后花園”——鄉村美了

  小山村如何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留住詩意鄉愁?漫步突泉縣東杜爾基鎮明星村的村畔田間,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2022年,明星村依托明星田園綜合體項目,對明星村大孟家屯村民家的小院進行改造。改造后的農家小院,圍牆和灰瓦結合木制的庭院大門,彰顯著農家質朴的本色,水稻種植讓小院充滿了生機。“村子改造后,變化看得見,這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曹樹梅說,原來自家的菜園隻能自給自足,沒有收入。自從政府幫助進行了庭院改造后,院子裡的四分地能產400多斤有機稻,再加上稻田魚,讓她家增加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2022年,明星村借助田園綜合體項目,把農戶水稻產業聯系起來,依托明星湖資源,建立起‘引湖入村、引水入園’的明星庭院水系,發展庭院水稻產業。隨著效益顯現,今年120戶參與庭院水稻種植面積279畝。”突泉縣東杜爾基鎮明星村黨支部書記宋慶林說。

  一戶庭院就是一處風景。如今的明星村,搭起木柵欄,支起小草亭,整潔又溫馨的庭院讓人賞心悅目。

  方寸之間釋放農村新活力。在好政策的“加持”下,突泉縣農民發展庭院特色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每家每戶的“方寸閑置地”正逐漸成為“增收寶地”。

  春有花開、夏有綠葉、秋有果實、冬有大棚。庭院經濟的迅速興起,不僅讓興安盟的農牧民一年四季都能增收,更讓農家小院顏值飆升,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提檔升級。

  小規模變“大效益”——產業興了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農牧民穩定增收,近年來,科右中旗杜爾基鎮把發展庭院經濟與鄉村振興工作相結合,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收入”的思路,充分整合土地資源,積極引導農牧民利用房前屋后零星地塊,打造適宜發展的“庭院經濟”。

  金秋送爽,喜獲豐收。近日,杜爾基鎮烏蘭中嘎查喬風琴家庭院裡的辣椒成熟了,喬風琴和鄰居們正忙著採摘、裝車,不時有陣陣歡笑聲傳出。

  “我今年種了兩畝地辣椒,預計能收入六七千塊錢,過年我繼續種辣椒。”看著豐收的辣椒,喬風琴開心地說。

  科右前旗把發展高質量庭院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新格局,使庭院經濟向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使庭院經濟效益最大化,把“小庭院”打造成“大產業”,持續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走進科右前旗索倫鎮聯豐嘎查農戶李秋香家,園子裡種著白鮮皮和赤芍。“別看這些光禿禿的藥材不起眼,每年賣藥材籽就能收入2萬余元,採收藥材時又能增加一部分收入,每畝收入要比大田高出幾倍。”李秋香說。

  據了解,索倫鎮緊握中草藥種植“脈搏”,中草藥庭院經濟項目全面鋪開。全鎮種植戶達到844戶,庭院中草藥種植面積達92萬平方米,戶均年收入增長5000元以上,真正讓庭院“方寸地”變成了百姓“增收園”。

  近年來,興安盟通過“村村聯合”“以強帶弱”“抱團聯動”的模式和方法,推動人才、資源、資金、技術“聯姻”,做好“產業”這篇大文章。興安盟投資1.62億元,實施庭院經濟5.17萬戶,已經建設完成4.5萬戶,完成率87%﹔重點扶持突泉縣太平鄉大蒜、中旗庭院水稻、扎旗剁椒等一批“土特產”項目,打造特色種養以及農旅融合類庭院經濟專業村186個,預計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記者 薩其茹拉)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