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烏海葡萄的甜蜜故事

2023年10月12日16:2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秋天,是烏海一年中最甜蜜的季節。走進大大小小的葡萄種植園,色彩各異、顆粒飽滿的葡萄挂滿藤條,令人垂涎欲滴。

  在內蒙古陽光田宇國際酒庄種植基地,幾名工人正在採摘最后一批美樂葡萄。“這綠葡萄就不要了,不然影響葡萄酒的口味。”來自甘肅的黃佔太一邊剪葡萄,一邊指著一串還未成熟的和記者說道。

  酒庄已經進入一年一度的開榨釀酒季。新鮮水靈的葡萄剛採摘下來,便被一箱箱裝上車,運往前處理車間,傾倒在傳送帶上,經過脫粒、篩選、榨汁等工序,進入發酵階段。

  “高品質葡萄酒七分原料,三分釀造。”內蒙古陽光田宇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蓓介紹著,為了釀出自然葡萄酒,酒庄的釀酒葡萄全部來源於種植基地,並將每畝產量限制在300公斤之內,葡萄從摘下到入罐不會超過4小時。

  陽光田宇國際酒庄不僅釀造優質的自然葡萄酒,還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依托葡萄產業建成了以酒庄為核心,集觀賞、旅游、文化、娛樂為一體文化旅游景區——紅酒小鎮,這直接帶火了鄉村旅游。“海南區把葡萄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通過發揮陽光田宇公司等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帶動很多人種植葡萄,並成立了合作社,讓附近不少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海南區農牧水務局副局長喬東麗說。

  從8月上旬一直到國慶假期,是海南區賽汗烏素村葡萄種植戶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前來購買、採摘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同時大批訂單也蜂擁而至。

  國慶節前夕,記者一行走進賽汗烏素村,楊明、史來英夫婦正忙著給顧客裝箱、過秤。

  “今天賣了200箱,2萬塊!”10畝地的葡萄,現已基本賣光,史來英的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楊明、史來英夫婦從2005年就開始種植葡萄,他們的葡萄顏值高、味道好,根本不擔心銷路。“都是老顧客上門來買,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的都有。”現在,他們愁的是葡萄不夠賣。

  烏海是內蒙古規模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葡萄種植面積達3萬余畝,葡萄品種達100余個,年產量超萬噸,整條葡萄產業鏈年產值達3億元。2016年,“烏海葡萄”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探尋烏海葡萄的“甜味密碼”,離不開這裡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和政府對葡萄產業的持續扶持。

  打開地圖不難發現,烏海與新疆吐魯番同處於北緯30至40度,而這一緯度帶被稱為世界優質葡萄生長的黃金地帶。同時,地處三大沙漠交匯處的烏海地區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這些成就了色香味俱佳的烏海葡萄。

  烏海的葡萄種植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烏海人從各自的家鄉帶來葡萄苗木試種,取得了成功。1976年,建市不久的烏海從吐魯番引進優質苗木,建成首個葡萄種植園。自2000年開始,烏海市政府將葡萄作為特色種植業給予政策扶持,2013年,專門出台實施《烏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葡萄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葡萄產業進入黃金期。

  好葡萄成就了烏海“葡萄之鄉”的美譽,也助推沙漠葡萄酒發展壯大,特別是近10年來,已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勢。屬於烏海葡萄的甜蜜故事,仍在續寫。(記者 郭俊樓 郝飚 陳春艷楊柳 牟野)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