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拉長產業鏈 大做“水文章”

白音花水庫一泓碧水潤八方

2023年10月12日08:4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水庫,隻見6000畝水面微波蕩漾。得益於水的滋潤,水庫下游良田阡陌縱橫。

  水庫下游巴彥花鎮王爺伙房村村民許景奎感慨,“我們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了!”

  正是因為有水庫水的滋潤,水庫下游祖祖輩輩種田的農民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靠田致富”的轉變。

  為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實現水資源合理開發,構建節水型灌溉農業,2019年,阿魯科爾沁旗實施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設計灌溉面積達4.2萬畝,完成渠道襯砌2.75km、渠道配套建筑物3座,維修白音敖包山洪交叉等。2021年8月,工程全部完成。

  據了解,白音花水庫始建於1958年,是個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旅游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是阿魯科爾沁旗農業的一支命脈。當年,各公社分別派出10名民工為先頭部隊,10天左右,便蓋起了500多間工棚。

  跟隨著白音花水庫負責人張學忠的思緒,記者仿佛看到當年那火熱的施工場景。

  “那時候人們的干勁十足,即便是飲風吃沙,有人累得吃著飯就睡著了,也沒人退縮。”講起水庫建設時的故事,張學忠十分感慨。

  筑庫大軍日夜奮戰,歷經3個嚴冬酷暑,主體工程基本竣工。1987年,白音花水庫經除險加固后,使水庫達到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1998年,6月中旬至7、8月間,全旗陰雨連綿,部分地區連降暴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來襲,最大的3日洪量為2995萬立方米,入庫洪水總量3973萬立方米,相當於200年一遇標准,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1319立方米�秒,相當於千年一遇標准。

  “當時情況十分緊急,水庫水位增至127.81米時,水庫主壩輸水洞上方之處產生明流,水量很大,旗裡緊急調集810名民工、100台車輛,全力搶險,奮戰兩天一夜,方使大壩轉危為安。”張學忠回憶說。

  攔洪、蓄洪、分洪……白音花水庫阻擋了多次洪峰的沖擊,成功守護了數萬名百姓的生命和數萬畝良田。

  以水為脈,此刻的白音花水庫漁產豐富,清澈的水中有草魚、花鰱、白鰱、鯉魚、螃蟹等。起初,水庫蓄水后只是靠原河道裡的自然魚種自己繁育生長。1971年,白音花水庫從原昭烏達盟魚種場引進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打破了原自然魚種獨霸的局面。

  “從1976年開始,水庫派人出去購買魚種生產繁育設備,並挖魚種培育池0.4公頃。自從魚苗培育成功以后,現在每年可向外銷售鮮魚20萬斤。”張學忠說。

  近年來,白音花水庫在發揮防洪、養殖作用的同時,拉長產業鏈,大做“水文章”,發展旅游資源。在白音花水庫附近的阿魯科爾沁旗賓館,客房、小會議室等一應俱全,為游客提供方便。白音花水庫也將逐漸開設手劃船、游艇、腳踏船、快艇等項目,讓游客體驗到更多娛樂項目。

  “藍天綠水,景色迷人。”站在白音花水庫邊極目遠眺,來自赤峰市區的游客一邊陶醉於白音花水庫的美景,一邊發出贊嘆,“家常燉魚、紅燒鯉魚……在青山秀水間,盡享美味,甩掉疲憊。”

  如今,許多人從沈陽、通遼等地自駕到白音花水庫,在原生態風光中享受假日時光。

  水天一色、魚躍虫鳴……如今的白音花水庫每年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正在成為赤峰旅游發展藍圖上的一顆耀眼明珠。

  “水庫的建成改善了周邊百姓的生存條件,一代又一代水庫人不斷加強管理,就是為保護好這一來之不易的工程,讓它繼續為百姓帶去更多福祉,我們也在接力做好這項工作。”張學忠表示。

  一泓碧水潤八方。白音花水庫帶來的美好沒有因時光流逝而失色,水庫建設者的故事也在每個人心裡深深扎根。(記者 李雪瑤)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