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興和縣:筑牢綠色屏障 書寫生態答卷

2023年09月27日07:5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盛夏時節,走進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隻見漫山遍野滿目蒼翠、勁鬆直插雲霄,高低起伏的山丘已被落葉鬆的“綠波”連成一片,一道蜿蜒壯闊的綠色“長城”橫亙南北,護佑著京津冀乃至華北地區。

身著橙色工裝的工人們或蹲或站,正在對林木進行撫育管護、鏟除虫卵、測量林苗長勢,他們年復一年,用汗水守護著這片山林。

“我們正在採用低毒無污染苦參鹼(植物源)煙劑防治森林病虫害,時間一般在晨昏時放煙防治,此方法在各種虫害幼虫期2至3虫齡進行防治效果好。”蘇木山林場高級技師李永樂邊放煙邊向記者解說。

地處晉蒙冀交界的興和縣蘇木山是華北重要的生態屏障。20世紀50年代的蘇木山呈現出一片“春天刮風黃沙起,雨后山洪沖走牛,人無遮陰地,鳥無樹搭巢”的荒涼景象。當時的蘇木山到處都是荒山禿嶺,生態環境極其惡劣。

1958年,18歲的董鴻儒惜別新婚妻子背起行囊,步行45公裡來到蘇木山,從此開始每天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樹苗和水箱去種樹,一開始大家並不知道蘇木山上適合種什麼,於是便開始了漫長的摸索之路。嘗試種楊樹?不行!樺樹?不行!杏樹?不行!榆樹?還是不行!拼死拼活、嘔心瀝血栽種,換來的竟是枯黃,得來的盡是失望。直到1965年春天,董鴻儒終於培育出了適合當地的華北落葉鬆。經過多年奮戰,到1980年,蘇木山林場累計栽植華北落葉鬆10萬畝,平均成活率達85%以上。

走進董鴻儒老人的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牆上挂著滿屋的蘇木山照片。董鴻儒老人正坐在電視機前回放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考察的畫面。“多希望總書記能來我們蘇木山林場看看,看看這邊良好的生態環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接下來,我們蘇木山林場人要將綠色理念貫穿造林、護林、用林的始終,用實際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董鴻儒在收看完總書記考察巴彥淖爾市的新聞報道后振奮地說。

如今,蘇木山林場森林總面積20.5萬畝,森林覆蓋率74.8%,人工林海生態價值可達50多億元。蘇木山每年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釋氧、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高達2.67億元。

蘇木山腳下的盧家營村獲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年均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村民每年就業增收2萬多元。蘇木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綠色寶庫,源源不斷地為京津冀固風沙、輸綠水、送清風。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對於興和縣而言,承擔著為京津冀地區阻沙擋風保水源的特殊使命。近年來,興和縣始終將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作為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抓手,相繼實施了以城鎮鄉村為點,以城鄉道路、流域、風沙前沿為線,以重點區域造林、荒漠化治理、自然保護地建設為面的林草業生態建設體系。今年已完成綠色通道建設任務51公裡,建成了百裡綠色廊道。

興和縣是內蒙古距離北京最近的旗縣,也是內蒙古的東大門、橋頭堡,更是烏蘭察布市對接京津冀的最前沿。興和縣堅決扛起蒙入京首站首責,陸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等林業生態工程,並不斷強化園林綠化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共增加林地227.5萬畝,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率大幅度提高,通過大規模的林業建設,林草兼種后續產業發展,每年可收獲優質牧草1.4億公斤。

“現在的蘇木山林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從‘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林場盛夏平均氣溫19.9攝氏度,負氧離子可達每立方厘米5800個,被譽為天然氧吧。通過全體務林人的努力,蘇木山林場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構筑起了京津冀防風固沙的一道綠色生態安全屏障。今后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發揚‘三北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努力讓興和縣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興和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孫江說。

山幽林茂、清泉長流。如今,詩畫般山水不斷擦亮興和縣生態品牌,綠水青山已成為“金名片”與“聚寶盆”,綻放出別樣光彩。(記者 皇甫美鮮 通訊員 鐘真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