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葡萄之鄉引客來 沙漠紅酒味醇香

2023年09月20日09:2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烏海湖畔的吉奧尼酒庄。

烏海沙漠葡萄酒展示牆。

地下酒窖。

葡園綠道促農文旅商融合發展。高瑞鵬 攝

烏海葡萄成為品牌受到市場青睞。

葡萄開榨釀酒。郝飚 攝

葡萄串起農區居民幸福生活。高瑞鵬 攝

金秋九月正值葡萄成熟的季節,走進“葡萄之鄉”烏海市,豐收的甜蜜場景處處可見。在葡萄種植園,一排排藤架下盡是採摘工人忙碌的身影,沁人的果香扑鼻而來﹔在各具風格的酒庄內,品一杯沙漠葡萄酒,那一刻醇美酒香令人沉醉﹔在“網紅打卡地”葡園綠道,由葡萄種植園構成的鄉村美景吸引著八方游客……如今在烏海市,一條集葡萄園觀光、葡萄酒釀造、葡萄酒品鑒、特色餐飲、文化休閑、生態旅游等為一體的葡萄產業鏈正在形成,三產相融互促發展的烏海葡萄產業不僅是這座城市的閃亮名片,而且成為了農業增效、農區居民和企業增收的支柱產業,為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小葡萄扎根烏海成為品牌

眼下烏海葡萄已大批量上市,在位於海勃灣區的蒙根花光伏農業園的葡萄大棚裡,一串串葡萄綴滿枝頭,顆顆果粒緊實飽滿、色澤瑩潤。葡萄架下,工人們撕下葡萄袋,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將葡萄從藤蔓上剪下,精心修剪之后,一串串葡萄裝箱、稱重,乘坐著汽車、火車、飛機銷往各地。

“烏海葡萄皮薄肉脆,甘甜爆汁,吃一顆就停不下來。”來自北京的游客田宇嘗過烏海葡萄后贊不絕口,並親自採摘了幾箱帶回去送給親友。

好吃的葡萄源於自然的饋贈。烏海市水土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達160天左右,這些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使得烏海葡萄含糖量高,酸度適中,色澤鮮艷,香氣濃郁。

烏海葡萄種植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發展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走出庭院、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互促4個發展階段。

上世紀50年代,最初的移民將葡萄種子留在了烏海大地上。1976年建市后,烏海市從吐魯番引進優質苗木,建成首個葡萄種植園。1985年,烏海市出台《關於加速發展葡萄種植業建立葡萄商品生產基地若干問題的決定》,葡萄成為該市一大特色產業。2002年起,烏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葡萄育苗、種植、銷售到葡萄酒研發等多個環節助推葡萄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此外,烏海市葡萄基地建設實現區域化布局,葡萄產業實現園區化、標准化、規模化發展,加工、保鮮、貯藏等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逐步形成“龍頭+基地”“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產業帶動力、抗風險力逐步增強,經濟效益持續攀升。

如今,“烏海葡萄”成為全國首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獲得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專用權,入選了全國農業品牌名錄。烏海市還被列為黃河中上游歐亞種葡萄優勢栽培區,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目前,烏海市葡萄種植保有面積達3萬畝,品種100余個,“烏海葡萄”品牌價值達10.44億元。

品味沙漠葡萄酒別樣甘醇

好葡萄成就了烏海“葡萄之鄉”的美譽,也助推沙漠葡萄酒茁壯成長、走向世界。多年來,烏海市以葡萄和葡萄酒為核心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沙漠原生態葡萄酒庄,以漢森、陽光田宇、吉奧尼和雲飛為代表的葡萄酒在品質、產量、品牌價值等方面均位居自治區前列。

每年秋季,走進烏海市的各個葡萄酒庄,開榨釀造葡萄酒的香氣令人沉醉。在漢森酒庄傳送帶兩旁,工人們將剔除了生青果、枝葉、爛果的釀酒葡萄,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加工平台進行二次篩選,之后還需經歷除梗、破碎、壓榨、浸漬、發酵、陳釀、過濾、裝瓶等復雜的程序和精細的工藝,才能完成晶瑩葡萄到醇香佳釀的華麗蛻變。

漢森酒庄為自治區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酒庄以國際先進的釀酒技術與設備為基礎,匯集了一批國內外優秀的釀酒師、品酒師、葡萄種植專家和工程師、技術員團隊,釀出的葡萄酒獲得了中綠華夏、歐盟有機雙認証。

烏海市沙漠葡萄酒譽滿國內外的同時,衍生出的葡萄酒文化更是一騎絕塵,勢頭強勁。自2015年起,烏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節已成功舉辦4屆,通過這一節慶活動,烏海市不僅被確定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和國家區域性葡萄酒檢測中心。該市打通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路徑,提出世界沙漠葡萄酒概念,確立了烏海世界沙漠葡萄酒產區品牌地位,同時成立世界沙漠葡萄酒聯盟,帶動本地企業實現合作與創新發展。目前,烏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節已成為促進烏海擴大對外開放的橋梁紐帶。

如今,烏海市葡萄酒年生產加工能力達2萬多噸,成品酒近20種,200多款,年產值達2億元,位居自治區同行業之首。烏海葡萄酒在國際國內各類大賽中獲獎200余項,其中金銀獎過半數,釀造的葡萄酒暢銷國內十幾個省、市、自治區,遠銷美國、德國、丹麥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串起農文旅商融合大文章

隨著“烏海葡萄”知名度日益提高和葡萄產業的發展壯大,烏海葡萄產業搭上了農文旅商融合的“發展快車”。

近年來,伴隨著烏海城市轉型,以葡萄為主題的文旅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全市先后建成農業休閑觀光園30多處,年接待游客4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超億元,其中陽光田宇國際酒庄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漢森酒庄、吉奧尼酒庄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除了各具特色的酒庄,宛如一條綠色絲帶的葡園綠道也是烏海市一道靚麗風景。

今年夏天開園的葡園綠道位於海勃灣區,北起蒙根花農業園、南至新時針生態農業公司,全長16.8公裡,貫穿9個農業產業園和9500余畝苗圃,沿線有2個驛站、3個休閑廣場、10余處園林小品,途經蒙根花水世界、雲飛酒庄、田野、奧峰、新時針等多處休閑觀光點,有親子採摘、戶外研學、水上娛樂等眾多項目。

清晨漫步在葡園綠道,微風徐徐吹來,郁郁蔥蔥的樹木挺立在道路兩旁,不時還能聽到林間的鳥鳴聲。約上三五好友,一起採摘、露營、燒烤、健步走、騎行,還可以在大棚裡學習葡萄的種植與養護,品嘗醇香紅酒與酸甜葡萄,在這樣舒適愜意的環境下,葡園綠道上到處歡聲笑語。

這個以創新農文旅商跨界融合發展為路徑而打造的項目,不僅是烏海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舉措,也是為市民享受高品質生活打造的又一新空間。

而在位於海勃灣區千裡山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裡,有機葡萄干加工中心一派火熱景象。整潔干淨的加工車間裡,一盤盤擺放整齊的葡萄干映入眼帘,技術工人正在仔細挑選葡萄干。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該中心採用了國內領先的工藝,對鮮葡萄進行無水清洗滅菌、脫水烘干、再進行挑選和包裝,本土有機葡萄干就生產完成了。這也標志著烏海葡萄深加工產品開始由單一葡萄酒向多品類發展。

下一步,烏海市將按照“穩釀酒、增鮮食”的發展思路,舉全市之力推進葡萄全產業鏈農業園區建設,積極打造自治區規模最大、業態最全、產業鏈最完整、農文旅商融合發展的葡萄現代農業產業園。

在釀酒葡萄方面,烏海市在穩定現有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鼓勵企業自建葡萄種植基地,支持發展差異化、個性化特色酒庄,進一步拓展葡萄酒銷售市場,提升沙漠葡萄酒產區知名度。在鮮食葡萄方面,該市將通過品種優選、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等措施,打造優質設施鮮食葡萄生產基地,提高烏海葡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創建中國鮮食葡萄著名品牌,佔領國內鮮食葡萄高端市場,推動烏海葡萄享譽全國。

同時,烏海市將加強對葡萄產業生態、文化、休閑旅游等方面價值的研究,結合現有葡萄酒庄、葡萄種植基地提質升級,積極謀劃區域性農文旅商融合發展項目,推進葡萄產業與文化、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郝飚 閆振 丁宇婷)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烏海市文體旅游廣電局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