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6722人受益 內蒙古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活保障標准

2023年09月15日17:50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寇雅楠攝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寇雅楠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9月15日電 (寇雅楠)9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加強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內蒙古民政廳二級巡視員邢崗就近些年內蒙古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牧區留守兒童等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

創新制度、健全機制,兜牢基本生活保障網

一是進一步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內蒙古不斷健全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落實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准自然增長機制和物價聯動補貼機制,自治區民政廳、財政廳聯合印發《關於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准的通知》,再次提高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准,自治區孤兒集中供養指導標准從每人每月153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660元,分散供養指導標准從每人每月1288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400元,增幅分別達到8.4%和8.7%,新標准從2023年1月1日起執行,切實保障和改善了全區1761名孤兒和4961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

二是進一步健全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主動發現機制。自治區民政廳聯合12個部門印發《關於建立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數據信息共享協同保障工作機制的通知》,建立起民政、司法、公安等9個部門大數據比對核查﹔盟市、旗縣、鄉鎮、嘎查村社區四級聯動入戶精准排查﹔民政、教育等12個部門精准落實關愛保護政策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精細排查、精確認定、精准保障。今年以來,累計比對數據2.1萬余條,主動發現並及時將 643名符合條件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

三是進一步強化孤困兒童醫療康復服務。完善“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定點醫療機構工作機制,為孤棄兒童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2023年,截至目前項目實施累計惠及722名孤棄兒童。精准實施困境先心病兒童手術“添翼計劃”項目,對具有內蒙古戶籍0-18周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以及因家庭經濟困難導致就醫難的兒童,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治療費用給予資助。2021年“添翼計劃”項目實施以來,共實施手術救治160余例,幫助困境先心病兒童解除疾患、健康成長。

四是進一步落實孤困兒童教育幫扶。內蒙古充分發揮福彩公益金作用,實施“福彩圓夢 孤兒助學工程”,近三年來,共資助考入大中專和高等院校的孤兒1353人次,資助標准為每人每學年1萬元。與教育部門建立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以及城鄉低保家庭子女信息共享機制,將就讀普通高校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及時納入教育資助體系,進一步提升助學資助精准性和便利性,近三年來,共資助孤兒1353人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12人次、城鄉低保家庭子女75957人次。

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合力編織關愛服務網

一是健全工作網絡,夯實基層基礎。自治區民政廳持續組織實施旗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燎原計劃”,2023年投入1200萬元,改造升級了7個旗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蘇木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工作指引》,新建了150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自治區民政廳聯合婦聯、教育等7部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兒童之家建設的通知》,建立起民政、婦聯共同牽頭,多部門協同推進兒童之家建設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編密織牢以盟市級、旗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和嘎查村(社區)兒童之家為主要陣地的四級工作網絡,推動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進街道、入社區,打通關愛兒童、服務兒童的“最后一公裡”。

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凝聚關愛合力。自治區民政廳聯合宣傳部、教育廳等9個部門印發了《關於落實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委托照護責任的意見》,進一步強化落實全區7712名農村牧區留守兒童監護責任,建立起以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牧區留守兒童救助保護機制。聯合教育等相關部門常態化開展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合力監護 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將留守兒童全部納入控輟保學機制,幫助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監護、輟學失學等問題。建立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定期探訪工作機制,強化落實《關於加強對特殊困難群體探訪工作的意見》,各級民政部門通過組織民政干部、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購買社會組織關愛服務以及招募志願者等方式,每季度走訪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不少於1次,及時幫助解決突發性、緊迫性困難和問題,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

三是實施品牌項目,提升關愛服務質效。自治區民政廳組織實施了“娜荷芽”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示范項目,出台相關制度引導支持基層民政部門加大購買服務力度。2023年,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共購買服務項目78個,常年為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提供精准化、專業化的關愛服務。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在寒假春節、“六一”國際兒童節以及暑假等重要時間節點,集中開展了“情暖新春 共護未來”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奮進新征程 同心護未來”主題活動和暑期農村牧區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活動,累計走訪探視困境兒童23638人次,開展各類關愛服務活動2645場,有效提升了困境兒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強管理、優化服務,構建兒童福利機構服務新體系

自治區民政廳印發《兒童福利機構“精准化管理 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實現兒童福利機構養育、醫療、教育、康復、安置、社會工作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深入開展兒童福利機構“精准化管理 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持續加強制度機制建設、服務功能拓展提升、設施設備更新改造、人員隊伍建設。

一是拓展養育模式,提升養育能力。各地兒童福利機構“大家庭”突出“定向養育”,按照兒童年齡、性別等進行分區養護,同時設立模擬家庭,突出“小家庭”情感關愛,現有 100多名孤棄兒童生活在32個模擬家庭,感受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二是搭建綠色通道,強化醫療救治。與自治區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兒童福利機構孤殘兒童自治區級醫療救治“綠色通道”的通知》,明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等9家醫療機構建立兒童福利機構孤殘兒童急危重症醫療救治“綠色通道”,確保急危重症兒童及時救治。同時指導推動各地兒童福利機構建立涵蓋一、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分級醫療救治“綠色通道”,保障兒童就近方便就醫。

三是提升康復能力,讓更多殘疾兒童受益。協調殘聯將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呼倫貝爾市、赤峰市、通遼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等8家兒童福利院納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全區兒童福利機構納入定點服務機構比例達到66%。包頭市、赤峰市等地兒童福利院對社區殘疾兒童開展篩查、評估、康復等服務,實現從服務院內兒童向服務社區殘疾兒童的拓展。

四是分類施教,保障兒童受教育權利。各地兒童福利機構通過設立特殊教育機構,內設特教班,與特殊教育學校聯合辦學等方式,實現全區兒童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全覆蓋。烏蘭察布市兒童福利院設立的特殊幼兒園2023年秋季學期正式面向社會招生,使“養、治、教、康”更好地惠及社會困境兒童。

五是聚焦專業化,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深化兒童福利領域“滬蒙合作”,2021年以來,上海市8家基金會結對幫扶內蒙古8家兒童福利院,引入了40余名專業社會工作者、特教老師等專業力量,自治區民政廳與上海市民政局聯合舉辦兒童福利機構骨干力量培訓和兒童護理員培訓班,有效提升兒童福利機構工作隊伍專業水平。全區各兒童福利機構在兒童“養治教康安”全過程引入專業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呼市、包頭等8個盟市在機構內單獨設立了專門的社會工作科(室、部),其他盟市也積極培養專業社會工作者,實現了兒童福利機構社會工作全面覆蓋、深度融合發展。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