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多措並舉提升困境兒童醫療保障服務水平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寇雅楠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9月15日電 (寇雅楠)9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加強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婦幼處處長張立新介紹了近些年自治區衛生健康部門關愛保護困境兒童的相關情況。
在加強兒童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內蒙古推動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強化兒童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強救治中心建設,建成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106家、危重兒童救治中心25家,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全覆蓋。通過強優勢、補短板,充分發揮2家新生兒特色專科單位的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提升新生兒重大疾病、疑難復雜疾病醫療水平,減少患者跨區域流動。健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機制,構建起覆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和兒童各個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積極發展“雲上婦幼”等遠程醫療協作網,推動兒科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提升兒科醫療服務可及性。2022年年底,醫療衛生機構兒科床位數由2016年的3960張增加到7170張。兒科專業執業(助理)醫師人數由2016年的1610人增加到4093人。兒科醫療資源配置明顯增強。
在構建兒童健康政策支持體系方面。堅持兒童優先理念,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將保障兒童健康作為重要內容納入《自治區“十四五”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規劃》,突出兒童健康服務網絡建設,強化兒童健康服務供給。修訂《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辦法》,制定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實施方案》《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方案》和《內蒙古自治區兒科醫務人員培養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相關文件。強化全區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樹立強制報告意識,開展強制報告工作,依托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平台,在全區3個盟市9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傷害監測工作,及時接收救治遭受侵害或意外傷害的困境兒童,協助做好傷情鑒定、身心健康狀況評估等工作,保障困境兒童人身安全。
在強化兒童醫療救治保障服務方面。出台《內蒙古自治區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醫療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等3個文件,按照保証質量、方便患者、規范管理的原則,成立自治區兒童血液腫瘤專家組,建立由自治區人民醫院牽頭,各定點醫院共同參與的診療服務網絡。2019年將發病率相對較高的10個病種確定為首批白血病、惡性腫瘤等重病兒童醫療救治管理病種,2021年將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等12個病種納入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救治管理病種。資助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治療藥物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為有需求的社會散居孤兒參照機構內兒童的救治政策和做法實施醫療康復,對棄嬰和流浪乞討未成年病人醫療救治,實行首診負責制和先救治后結算的管理制度。2022年以來新診斷兒童白血病70余例,2022年以來診斷兒童惡性腫瘤60余人次。
在提供兒童健康全過程全方位服務方面。依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0-6歲兒童健康管理、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孤獨症篩查等服務內容,建立主動健康監測和管理機制,2022年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為95%。8年內累計完成2.63萬名學齡前兒童的先心病篩查,共篩查出陽性患兒279例。在三個旗縣區啟動基層兒童早期發展項目。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累計完成篩查人數約11.85萬人。免費為42.78萬余名6月-2歲兒童免費發放營養包,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啟動多種遺傳代謝病檢測項目,截至目前,已有8000多人受益。開展出生缺陷救助項目,截至目前,已救助遺傳代謝病患兒372例、結構畸形患兒162例、功能性出生缺陷患兒47例。積極爭取民政、殘聯等部門的救助項目,形成困境兒童醫療保障救助合力,減輕困境兒童家庭經濟負擔,防止因病返貧。
在開展兒童健康教育宣傳倡導方面。圍繞預防出生缺陷日、世界母乳喂養周、全國“愛眼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普及兒童健康科學知識。結合困境兒童的利益和需求,堅持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兒童群體需求特點,分層次、分類型開展以兒童優先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幫助困境兒童及其家屬掌握急救等基本衛生常識,提升困境兒童自我保護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利用兒童之家、家長學校等活動加強對困境兒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指導和培訓幫扶。近三年來,內蒙古各地共開展下鄉活動百余場,舉辦急救安全知識培訓十余次,接待18歲以下未成年人咨詢約 500人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