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緊地下水超採“閥門”鄂托克前旗這樣做

藍天白雲下,一碧千裡,瓜果田香飄四溢、玉米田一望無垠,草原上牛羊成群, 田地裡忙碌的人們揮汗如雨卻不時發出歡樂的笑聲......初秋時節,行走在鄂托克前旗各村嘎查,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而這樣場景的背后,是鄂托克前旗人民在敖勒召其鎮地下水超採(水生態)綜合治理這項引水工程的榮光,也是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勇毅前行的真實寫照。
鄂托克前旗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生態環境脆弱,常年干旱少雨,頻繁而大量地用水導致地下水資源超採。管好、用好水資源,就變成了這座草原城市一直以來的追求和努力。
面對艱巨繁重的治理任務,鄂托克前旗委、政府組織發動全旗力量,聚焦聚力、攻堅克難。2022年9月9日,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地下水超採(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歷時7個月的時間,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地下水超採(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在2023年4月20日正式全線通水。
短短時間,鄂托克前旗迎難而上,挂圖作戰,始終堅持把“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作為水資源最大的剛性約束,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資源調度,通過“節、調、補、技、管、引”等多項措施,系統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逐步降低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開發強度,帶動了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節水 田管更精細
鄂托克前旗地處北緯37°—38°農牧業生產黃金帶,空氣、土壤、水潔淨度高,是國內難得的優質綠色果蔬種植地,也是國家大農業三區劃分中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水作為“生命之源”滋潤萬物,是一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敖勒召其鎮農業用水70%以上取自地下水,強化農業用水總量管制,壓減農業用水的剛性需求,是治理地下水超採的上乘之策。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以大力推進農業節水為抓手,在全旗范圍內大力推廣淺埋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逐步將節水灌溉與化肥減量融為一體,帶動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和自動化精准化灌溉技術推廣。並制定印發《鄂托克前旗2022年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地下水超採區種植結構調整及設施農業發展實施方案》,全力推動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設施農業等高效特色種植模式保收入,推廣種植谷子、大豆、糜子、蕎麥等抗旱耐旱節水作物,構建限採地下水、充分利用旱作雨養的種植制度,確保實現年度壓減地下水開採水量任務。2022年實施了10000畝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新增瓜果蔬菜種植大棚400畝、限水種植小雜糧9600畝。2023年新增瓜果蔬菜種植塑料大棚106.4畝,限水種植小雜糧1223.6畝,累計休耕水澆地3953.5畝,完成毀林毀草違法整改5000畝。形成了“科學規劃、優化水資源配置、調優種植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施策、系統治理”的地下水治理模式,超採區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此外,鄂托克前旗還對承擔建設塑料大棚種植蔬菜、限量灌溉利用雨養種植谷子、大豆、糜子、蕎麥等的農戶及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給予一定補助,並對塑料大棚蔬菜種植、小雜糧種植地塊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提供技術服務,跟蹤落實任務解決實際困難問題,確保農牧業實現增效、增產、增收、綠色發展。
管控 啃下“硬骨頭”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針對敖鎮地下水超採區范圍內的飯店、洗車、加水等服務行業,以及未辦理取水許可手續的農牧業企業和其他違規用水單位及個人,執法部門依法依規予以查處,並對鎮區管網覆蓋范圍內自備水源井依法限期封閉。同時按照“應關盡關、關管並重、能管控可應急”的原則,著力推進超採區不合規機電井封閉工作,嚴把取水許可關口,超採區范圍內不得新建擴建高耗水項目,共封閉不合規機電井445眼,其中超採區范圍內封閉84眼。並探索以取水量為指標的農業補貼政策,對用水量少的多補貼,對用水量超過一定程度的實行懲罰性政策,讓種糧收益與節水收益相匹配,充分利用經濟手段減少農業用水總量。依據確定的農業灌溉地下水量控制指標,將農業灌溉地下水水權分配到嘎查集體和種植戶,根據可取用水總量按戶進行分配,率先在敖勒召其鎮、三段地地下水超採區示范推廣分水到戶以電限水,共安裝井電雙控設備100套。
同時,在超採區范圍內增設地下水水位監測井4眼,進一步完善地下水超採區水位監測網絡,並按月、季度、年度對地下水超採區水位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實現對地下水有效動態監測,強化超採綜合治理能力,為優化水資源配置、科學管理地下水資源提供數據支撐。
引水 一渠清水來
“開閘!”2023年4月20日10時20分,隨著一聲令下,由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大溝灣水庫出發的滔滔河水,經歷129公裡的長途跋涉,通過閘門向敖勒召其鎮方向奔涌而去,隨著清澈的水流從管道中噴涌而出,現場一片歡騰,宣告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地下水超採(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全線通水。從此,敖勒召其鎮農牧業生產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生態綠化用水有了保障,3萬多老百姓受益,掀開了鄂托克前旗生態治理新篇章。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地下水超採(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近3億元,水源地位於城川鎮大溝灣水庫,鋪設各類輸水管線129公裡,日處理能力5000噸淨水廠1處。截止目前,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工程形象進度達100%,共向聖火文化公園、生態植物園、黨校新校區及工業園區配水廠注入地表水75萬立方米,有效壓減了城鎮生態綠化的地下水開採量,敖勒召其鎮地下水超採區水位已趨於穩定。
從經濟效益來看,本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后,產生運營收入,屬於准經營性項目,其主要收入來源為生態用水及工業用水水費收入。按照運營期生態用水2.8元/立方米、工業用水23.2元/立方米計算:近期供水規模為400萬立方米/年,其中:工業用水100萬立方米,生態用水300萬立方米,近期供水規模可直接產生經濟效益3160萬元/年﹔遠期供水規模為600萬立方米/年,其中:工業用水300萬立方米,生態用水300萬立方米,遠期供水規模可直接產生經濟效益7800萬元/年。此外,通過本工程的建設,可有效解決敖勒召其鎮工業園區工業用水指標無法增加,工業項目急需水資源的矛盾,實現水資源有效合理配置,同時工程管道沿線預留出水口4個,將吸引更多外來資金投入鄂托克前旗興辦企業,為全旗經濟社會發展和招商引資提供強有力的水利保障。
從生態效益來看,本項目近期補充300萬立方米地表水用於生態,可有效壓減城鎮生態綠化的地下水開採量,提高區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降低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開發強度,逐步實現地下水超採區採補平衡,從根本上解決鄂托克前旗地下水超採問題,對恢復地區生態平衡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社會效益來看,本項目可發揮工程引水之源、生態之源的綜合效益,解決全旗經濟發展的水難題,也將發揮大溝灣水庫“源頭庫”“后備庫”的重要作用,同時解決聖火公園、植物園等景點設施建設及綠化用水需求,增加城市綠地面積,不僅滿足本地居民娛樂休閑的需求,還將吸引大量游客游玩,一定程度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城市消費額度,進一步提升全國文明城市作為“鄂前旗名片”的美譽度。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大水漫灌到涓涓細流、從涓涓細流到精量控制、從精量控制到細水長流……這項基礎性、樞紐性、戰略性的地下水超採(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是一個醞釀二十多年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構想,是一份9萬多鄂托克前旗人的殷切期盼,更是一場自上而下為百姓謀福祉的引水接力。鄂托克前旗各族兒女將繼續著力聚焦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持續強化節水、調水和補水,不遺余力提升河湖管理水平,做好壓減地下水超採和增加水源補給“兩篇文章”,努力為“奮進鄂前旗”再建新功。(白亞梅)
來源:鄂托克前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